本报记者 袁国凤

  记者近日走进河北易县老黄牛养殖场的乌骨羊养殖基地,几个干净整洁的棚舍将不同生长阶段的羊群分开圈养,膘肥体壮的羊正闷头吃着经过科学配比的饲草料。“我想为乡村留守人员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基于此,在开办了服装厂后,又投资1000万元做起了乌骨羊养殖基地。乌骨羊属于稀缺品种,羊肉营养价值高,我想通过努力把这一稀缺品种做大做强,带动乡亲实现共同富裕。”养殖场创始人黄学礼谈及创办养殖场初衷时向记者表示。

  羊群中黑白相间或者纯黑色的羊就是黄学礼提到的乌骨羊,也是“老黄牛”黄学礼投资的“艺术品”。

  养殖的是羊,却叫“老黄牛”?“我姓黄,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像老黄牛一样踏实奋进地做事。”黄学礼向记者娓娓道来他的跨界畜牧业之路。



黄学礼(左一)陪同专家考察养殖场

  从北京一家国营饭店里的电焊工到下海经营服装厂当老板,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祖籍易县的黄学礼积极投身到家乡的乡村建设。

  “玩了20年,这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和艺术品打交道,间接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想象力,同时造就了我纵向跨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黄学礼表示,“我先投资了服装厂,主要想为家乡留守妇女提供些工作岗位,让她们既有工作养家,同时也能照顾好孩子,所以在服装厂工作的工人不受时间限制,可以接送完孩子再来工作,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经营服装厂半年后,黄学礼看到了易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区位,也认识到发展产业更能带动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机缘巧合下,黄学礼从中国农科院的一位专家那里了解到乌骨羊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黑色素含量高,相关研究也显示乌骨羊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黄金羊”之称。“我以艺术品投资的视角来看待乌骨羊,这一‘艺术品’具有稀缺性,而易县的自然环境又非常适合乌骨羊的生长,于是决定投资畜牧业。这时,服装厂经营也已稳定,我就把从服装厂赚的钱投入畜牧业,一方面做好品质,另一方面也想把这一稀缺品种做大做强,真正给村民带来实惠。”黄学礼补充道。

  记者注意到,棚舍里每只羊头部都戴了一个号码牌。“乌骨羊自然繁育期比较长,一般情况下,一只乌骨羊每次只繁殖一只羊,难以形成规模化养殖。为了扩大养殖规模,需要用别的种羊来配种,但这需要经过三代杂交后才能形成相对纯的乌骨羊,而为了避免出现近亲繁殖,我们为每只羊都编了号,形成谱系,便于管理,目前已有1000多只羊,其中,纯种乌骨羊有100多只,未来几年有望扩大到3000—5000只。”黄学礼介绍,羊的生长环境和喂养的饲料直接关系到羊的品质和口感。目前,基地上了新的生物发酵设备,经过复合菌剂发酵的青贮,更利于羊的吸收和消化,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我们用来喂养羊的2000多吨玉米青贮,都是收购自周边农户,这也直接带动上百农户户均收入上万元。”黄学礼自豪地表示。

  近年来畜牧业市场价格波动大,给小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对此,黄学礼认为,“畜牧业小养殖户主要销售对象是中间商或者屠宰场,在价格上比较被动,市场规则很难改变,但是通过改变养殖品种和销售模式直面销售端,尤其是在短视频传播的助力下,可以将劣势变为优势。比如和餐饮企业合作,直接进入火锅店销售,可以有效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像我们和餐饮企业合作,乌骨羊肉基本上供不应求,不愁销路。但是目前因为乌骨羊生长周期长、羊肉产量少,所以无法供应市场。我计划今年把现有的养殖经验制定成标准,然后通过基地加农户的养殖模式,让农户照着标准直接复制养殖,我们以低价售出,高价回收,让农民得实惠,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乌骨羊肉的品质,目前我们正在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打造现代化的青青鲜草工厂种植基地,青青鲜草生长快,周期短,日产1吨,且营养价值高,当乌骨羊生长到10个月后,改喂青青鲜草可以提升乌骨羊羊肉品质。未来,我们也计划进一步加强与一些科研院校的合作和研发。”谈及未来的发展时黄学礼表示,基地目前也在向农业园区发展,计划流转700亩土地,做种养一体的循环农业,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