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九,民间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俗称“玉皇会”。玉皇大帝全称是昊天王金阙玉皇大帝,道教奉为总执天道之神,被认为是神仙世界最高主宰。道教认为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因此这一天也是道教重要的节日。在吉林地方史料中,鲜见“玉皇会”的记载,但祭祀玉皇的庙堂却大名鼎鼎,那就是北山东峰最高处的玉皇阁。玉皇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吉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阁是一座有趣的寺庙。之所以称其有趣,源于这座庙以道教玉皇为庙名,却是宽真和尚主持修建,玉皇阁内又分置庙堂,祭祀儒、佛神明及各业祖师、狐仙,可谓三教合于一处。历史上,玉皇阁曾经历过多次重要修缮,其中尤以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重建工程规模最大。
据《吉林市图片志》记载:1926年夏,吉林大旱。时任吉林军务督办兼省长的张作相,率僚属及众百姓,光着头,赤着脚,顶着烈日先后来到龙潭山上的龙王庙和北山玉皇阁求雨。看到玉皇阁年久失修便许愿:若求雨有灵,将重修庙宇。结果“至诚格天,当日即雨,全省有秋”。于是张作相拨出3万银元予以修缮,翌年竣工。就在这次重建中,朵云殿堪称最为壮美,并一跃成为影响至今的风光名胜。
玉皇阁分前后两阁,朵云殿是后阁的正殿。据《吉林市园林志》记载:朵云殿共二层,高居于全庙之巅,楼上三楹、供祀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东有千里眼神,西有顺风耳神,左右侧立有太白金星、财神比干、地藏王、道明和尚、闵公长者等塑像。墙上画有二十八宿神像。朵云殿楼下三楹,供祀琼霄、云霄、碧霄娘娘神像,两侧配祀子孙、送子、胎气、乳娃、痘疹、花、眼光等娘娘像。
作为吉林市传统建筑的瑰宝,供奉玉皇大帝的朵云殿除做工精美的塑像、祭器之外,还曾悬有大量名人墨宝。据皮福生先生所著《吉林文史集》记载:玉皇阁在1926年祈雨前,和1927年后的牌匾不同。猜测应是重建玉皇阁,旧物更新的结果。
1926年前大殿正门上挂“天光云影”匾,二楼上悬“神仙感应”匾,西边是“普爱众生”。东边是“大法罗天”匾。一楼门柱有八字楹联。1927年后,二楼上悬1927年成多禄书“朵云殿”(蓝底金字),两侧是吉林巡按使孟宪彝书“山林无世事;俛(同“俯”)仰悟长生。”木联。一楼门联为吉林督军张作相书题“仙吏本蓬莱夜雨名山寻梦偶来香案地;江城似图画春风绮陌踏青遥见玉珂人”。
在许多流传至今的老照片中,但凡以朵云殿为背景,则两副楹联便当仁不让地出现在显要位置。尤其是二楼的十字楹联,更因“高高在上”不受遮挡而异常醒目。然而在日本投降后,直至解放初期,这两副楹联竟突然消失了。两张拍摄于解放前后,以朵云殿为背景的照片,就看不到任何楹联的踪迹。
然而在前不久,又见到一张1965年的纪念照,朵云殿的楼上和楼下的廊柱上再次出现了楹联。虽看不清文字,但楼上的楹联字数较多,绝非孟宪彝题写的那副;比照字形和笔划,也可以确定楼下的也非张作相题写的楹联。猜测楹联恢复或与1961年文保评选有关,至于1965年纪念照中楹联内容和来源,查阅相关史料,未见蛛丝马迹,只得任其一直撩拨好奇心。
然而即便不知其从何而来,但仍可推断其躲不过那特殊的十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缮一新的朵云殿恢复了匾额和楹联,只不过楹联仅恢复了一楼廊柱上的,且匾额和楹联题字也不是成多禄和张作相的手书真迹了!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网名易林学馆)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