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临海市,有一条承载着千年古城记忆的古街——紫阳街。这条古街不仅是临海第一古街,更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寻。
紫阳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于宋代达到繁荣昌盛,留存了宋代里坊制的格局。古街全长达1080米,宽4至5米,呈南北走向,北起揽胜门,南至兴善门,贯穿整个临海古城区。凭借灵江水运的便利和府城的地理优势,这里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枢纽,酒楼茶肆、店铺作坊林立,南来北往的商船为古街注入了多元的文化活力。如今,漫步在紫阳街上,仍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而来的繁华与喧嚣。
古街的名字来源于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他号紫阳,是一位杰出的道教人物,其著作《悟真篇》在道教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1998年,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人物,古街被冠名为紫阳街。
古街的建筑风格保留了宋代的遗风和明清的格局,多为木质结构,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错落有致。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脚下的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街道两旁的房屋以二层居多,局部三层,前店后坊、中间客堂、楼上卧房的“三位一体”布局,展现了典型的江南风格。此外,紫阳街的柱头和门上还巧妙地融合了木雕、灰雕和石雕三种雕刻技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独特艺术风格。
古街上的坊墙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青砖砌成的坊墙,如永靖坊、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等。这些坊墙不仅用于防火,还划分了空间,蕴含着传统建筑的智慧。坊墙上的雕刻图案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建筑,紫阳街上的古迹也数不胜数。有纪念张伯端的石碑、紫阳桥和紫阳坊,还有紫阳故里和紫阳宫遗址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古街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其中,千佛井更是名声在外。传说在巾山建千佛塔后,为了阴阳相对,才在紫阳街打造了千佛井。井壁雕刻着千尊佛像,寓意深远。后来,为了镇住“火神”,人们在千佛井上加设井圈,将其变为“双眼井”,以“以水克火”之策,守护一方的安宁。
紫阳街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海苔饼、乌饭麻糍、蛋清羊尾等特色小吃令人回味无穷。这些小吃不仅味道独特,还承载着临海人的记忆和情感。在古街上漫步时,手持小吃香气四溢,那份惬意与满足难以言喻。
此外,紫阳街还是探寻名人足迹的好去处。古街及周边街巷历代名人辈出,如张伯端、陈涵辉、王观澜等。他们的故居如今尚在,成为游客们探寻历史、感悟文化的重要场所。
夜幕降临时的紫阳街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巾山上的佛塔掌灯后,与紫阳街的巷子里的灯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三塔同辉的壮观景象。这一刻的古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处灯光都在诉说着古老而又美丽的故事。
随着岁月的流逝,紫阳街上的老屋墙面变得斑驳,飞檐上也凝重了历史的沧桑。但这些痕迹并没有减少古街的魅力,反而使其成为了一座鲜活的博物馆,承载着台州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每一位来到紫阳街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千年古城的韵味和江南古镇的细腻温情。
紫阳街作为台州府城的中轴线,见证了千年的沧桑变迁。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汇聚了众多百年老店、名人旧居。这些历史遗迹和传统习俗共同构筑了临海古城宝贵的历史人文遗产。在这里,人们可以探寻府城的痕迹,感受古城的历史韵味;也可以品尝地道的小吃,领略临海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