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椒江解放路过江隧道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今年是项目初成形象的大干之年。”项目总工程师贾江峰说,下一步将迎来盾构始发这一里程碑节点,进入更为关键的主体施工阶段。
这一重大工程的快速推进,正是台州城市品质提升的生动缩影。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承载地。过去一年,全市实施城市建设提质焕新行动,开展40个片区开发和20个标志性工程建设;新增谋划未来社区项目27个,建成26个,累计创建未来社区118个、建成61个;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2个,涉及楼栋278栋、惠及居民5559户。
当前,台州正全面推进“二次城市化”,锚定建设“省域开放型高能级中心城市”“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深入实施“3030”市区融合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提高城市品质。
台州正以崭新的城市面貌,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区块融合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台州以一江两岸为轴心,推动市区深度融合,构建“中心集聚、南北联动”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走进椒江葭沚水城,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现代化的商业街区相互映衬,昔日的“城中村”已蜕变为城市新地标。作为“一江两岸”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块,葭沚水城不仅保留了历史文化底蕴,还引入了高端商业、休闲娱乐等业态,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热门地。“这里既有老台州的味道,又有现代都市的气息,周末带孩子来逛逛,感觉特别好。”市民陈女士感慨道。
与此同时,今年春节期间,和合公园、官河古道、十里长街等城市新地标,为市民提供假期出游休闲好去处。
过去一年,一江两岸、商贸核心区、三江口、鉴洋湖、飞龙湖、中央创新区等融合区块形象日益丰满,椒江洪家市场群改造、黄岩九峰科技城、路桥飞龙湖科学家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域完成城市更新228万平方米,腾出发展空间近7000亩。
区块融合的背后,是台州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精准谋划。通过“一区一策”差异化发展,台州正逐步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城市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联动”转变。
交通升级
从“通”到“畅”再到“优”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近年来,台州以构建“外联内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品质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初,市域铁路S2线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台州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S2线将连接临海、温岭等区域,预计2027年建成通车,届时将进一步缩短市民出行时间,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S1线开通后,椒江到温岭的通勤时间缩短了一半,期待S2线早日建成,让出行更加便捷。”市民张先生充满期待。
去年年末,台州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再为台州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过去一年,台州全力攻坚127个综合交通项目,计划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0%的目标。台州正加快综合交通提级扩容,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市域铁路S2线等项目有序推进,“两高”温岭联络线、桐江大道等6个项目建成通车。
在城市内部,台州以“治堵保畅”为抓手,优化路网结构,提升通行效率。解放路过江隧道、内环快速路等项目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
交通的升级,不仅让城市“血脉”更畅通,也为台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智能建造
从“传统施工”到“数字赋能”
在城市品质提升的进程中,台州积极探索智能建造新模式,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建设,推动建筑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在椒江解放路过江隧道项目施工现场,一台巨大的盾构机正缓缓向前推进。与传统施工方式不同,该项目采用智能化施工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数据,确保施工安全高效。“智能建造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贾江峰介绍。
智能建造的应用,不仅体现在重大项目中,也渗透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在黄岩区,一座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即将竣工。与传统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将施工现场的“湿作业”转移到工厂,不仅减少了建筑垃圾,还缩短了工期。“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既环保又高效。”项目负责人表示。
此外,台州还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通过人脸识别、无人机巡检、AI监控等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监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50多个工地接入“智慧工地”平台,施工效率提升的同时,安全事故率大幅下降。
智能建造的推广,不仅提升了城市建设的品质,也为台州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
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交通建设为纽带,以智能建造为支撑,台州正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作者:郭天宇
编辑:张婷
一审:王潇莹
二审:泮永翔
三审:黄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