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潮(1907年6月23日-1997年6月10日),广东揭阳人,自幼酷爱绘画,七岁开始学画,师从孙裴谷先生。1927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受教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师。他擅长山水、花卉,尤以画竹闻名于世,被誉为“岭东画风·清奇一格”的代表人物。
刘昌潮在画竹上,集历代名家之长,既有宋人的“胸有成竹”“身与竹化”,又有元人观察入微的穷尽风姿雨态,写出新竹、老竿、壮枝、新梢的千姿百态。他吸收由宋以来画竹名家之神髓,融入时代意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实践前人以书法写竹入画的基础上,更吸收石涛山水画的拖泥带水法,融入泼墨和破墨之中。同时,他还借用了西洋画的透视技法,以墨色浓淡、虚实的微妙变化,表现竹的光影、露气,加强了空间感和纵深感。
刘昌潮的画作笔墨苍劲挺拔,洒脱雄放,功力深厚。他的墨竹作品,犹如书法般刚劲,铮铮铁骨,笔墨恣意纵横,酣畅淋漓。
他提出画作要“竿如篆、节如隶、叶如真”,这不仅是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也是他从多年艺术实践中得来的体会。
刘昌潮的墨竹作品,不仅技法高超,更意境深远。他通过竹子这个物象表达自己的情怀、思想和情感,使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他的画作中,竹子不仅是自然生态的再现,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反映。他通过不同的笔墨技法,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刘昌潮的墨竹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得了高度评价。1972年“文化大革命”后期,他的墨竹作品被选送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性中国画出国展览,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1979年,他的《竹》被选送到日本展览,并被编入《近代亚洲美术作品集》;《墨竹》被编入《中国现代绘画展作品集》。
刘昌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他数十年来为潮汕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书画精英,名扬海内外。他的画作和艺术理念对后世的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画家从他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学习他的技法和艺术精神。
刘昌潮的墨竹作品,每一幅都是精心之作。他的画作中,竹子挺拔坚韧、枝叶繁茂,充满了生命力。例如他的《竹舞》等作品,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精湛的笔墨技法,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风姿雨态和神韵气质。
总之,刘昌潮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在画竹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画作不仅技法高超、意境深远,更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的作品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