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郑婕正在讲解双龙巷历史民居
网格员田旭在讲解位于南肖墙的关帝庙
网格员贾文涛讲解川至医学专科学校
2025年2月5日中午,南华门15号赵树理旧居前,一位身着红马甲的女孩正在给背包客们作讲解,靠近一听,她正在讲述着这位山西知名作家的趣闻轶事。
“您讲得真棒,您是这里的讲解员吗。”一段精彩的讲解过后,一位来自广东的女游客好奇地询问。“哦,我不是,我是属地社区的网格员!遇到游客问,我们就给讲一讲。”顿时,人群中发出一片赞叹声,大家惊讶的是网格员都对辖区文物如此了解,如此热爱,说起来如数家珍,不可思议。
从去年9月以来,在杏花岭区的南肖墙、西华门、鼓楼街……很多位于小街巷内的历史文化古建前,都能看到杏花岭街道办事处网格员们穿着红马甲讲解的身影,他们在自己值守的老街巷内,为游人讲述着那些文物的动人故事。
双龙巷里说民居
38岁的郑婕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学历,在杏花岭社区当网格员已有3年时间。据她回忆,网络游戏《黑神话:悟空》是去年8月下旬火爆全网的,然后带火了山西古建。从那段时间开始,自己辖区内的双龙巷历史民居前,外地游客突然激增,因该地点没有专职的讲解员,不少人都是一边参观一边揣测。目睹这一现象,郑婕意识到,自己似乎能为双龙巷做些什么,一方面是热爱,另一方面是责任。
郑婕是美术生,从小就对古建、雕刻、壁画、彩釉、回廊飞檐上的雕饰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最大的梦想是做文物修缮工作。干好一件事有兴趣还得有专业知识,为讲好双龙巷历史民居,郑婕业余时间跑图书馆借阅了大量书籍资料研读,深入掌握双龙巷的建筑特色和艺术价值,渐渐能做到讲解时深入浅出,既有历史性,更有专业性,听得游客们常常鼓掌叫好,竖起大拇指点赞。
“双龙巷以传统古朴的四合院为主,建筑风格是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设计风格既有北方建筑的稳重、厚重感,又不失南方建筑的细腻与精巧。房屋多为单层或两层结构,布局合理、通风良好,屋顶采用了传统的坡屋顶形式,建筑细节之处如雕花窗棂、飞檐翘角等设计,集中展示了太原地区独有的历史建筑风格特色……”几个月来,郑婕通过讲解收获了本地的一些“粉丝”,每当她开讲,不少本地听众慕名而来。
关帝庙前话典故
藏于繁华街巷中的南肖墙关帝庙是杏花岭区文物古建中游人最多的景点之一。为了讲好关帝庙,一直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天地坛社区网格员田旭下了很大功夫,在大量翻阅书籍、查专业资料、看影视剧和短视频的基础上,撰写了十几段关于关帝庙主人公——关羽的“段子”,例如《义薄云天:关羽千里走单骑》,讲述关羽在曹操处得知刘备消息后,毅然离开曹操,护送嫂嫂千里寻兄的故事;《威震华夏:关羽水淹七军》,讲述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利用暴雨洪水,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天下;《单刀赴会:关羽勇闯东吴》,讲述关羽只带一把刀,赴鲁肃之邀,以大智大勇震慑东吴;《刮骨疗毒:关羽的坚韧与无畏》,讲述关羽受伤后,为了继续作战,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让华佗刮骨疗毒……田旭的讲解非常注重把历史故事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善于运用流行的网络语言和人们喜闻乐见的表述方式,通俗易懂地把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知书达理、善恶分明、智慧善良的品格体现出来。几个月来,听过田旭讲解的不少游客和街道、社区同事们纷纷说:小田对南肖墙关帝庙和关羽的了解,已经犹如一部行走的“庙志”。
记者了解到,田旭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业余爱好就是研究历史文化。接受采访时,网格员田旭表示:通过几个月对关帝庙、关羽的研究和故事文本再创作,他深刻理解了“要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句话的意义,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身体力行,努力不断尝试。
川至医专寻旧照
和郑婕、田旭讲解的文物不同,山医大二院社区网格员贾文涛面对的是一座“活”的文物——位于精营东二道街38号的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旧址,这里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目前作为山医大二院的办公楼仍在使用。
为了讲好川至医学专科学校的发展史,贾文涛没少下功夫。他一边查找书籍和网络资料学习,一边花大量业余时间走访历史教师和医科大退休老教授,详尽了解当时情况。随后在专家们的帮助下,他甚至找到了民国时期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建校时的旧照,以及后来每一时期有典型代表意义、深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师生合影照和课堂照片,在他讲解时,主要以照片展现历史发展脉络的方式进行,生动直观,有震撼力。
“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前身是1919年创办的山西医学传习所,是山西省较早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该校也是山西现代医学教育的开端。它的成立不但促进了山西医学教育和医疗技术的大发展,而且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为山西乃至国家培养输送了千余名各类高素质医护人员,当时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吸引了全国各地医科学子纷纷来此学习进修,继而加入抗日医疗队伍……”每次,贾文涛通常是一边讲,一边带着游客们游览参观,在这座历史韵味十足的大院里,构成一道别样的风景。
乐此不疲作讲解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杏花岭街道办事处,许多社区网格员自觉承担起讲解义务。天地坛社区网格员马园园专注讲解辖区民国建筑。新民北街社区网格员杨彩霞一边解说阎氏家宅,一边帮游人拍出好照片。在精营东边街社区,网格员吕慧颖每天都利用业余时间讲解牺盟会太原市委旧址、徐永昌旧居。国师街社区网格员郝晓旭为国师街民国旧居大院作讲解。杏花岭街道办事处干事张颖利用休息时间在同蒲铁路管理局旧址为游客讲述……没有人要求、不是分内事儿,但他们却乐此不疲,主动担当。
杏花岭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款网络游戏带火山西的文旅,这个机遇来之不易,各社区网格员们抢抓机遇,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都努力想为自己的家乡做些什么。街道所辖的50个网格内,分布着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3处。这些古老的建筑上,浓缩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网格员是社区的守护者,也能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望者。网格员的付出与努力,为杏花岭区文旅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这些古老的历史文化建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记 者 韩睿 通讯员 张若飞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