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高语阳

2月5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北京市召开2025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对抓好各方面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指出,要积极作为、善作善成,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任务时强调,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今年初,北京市已经围绕一季度“开门红”推出6项稳增长专项行动。如今,北京的“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发出动员令。

“首都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尹力要求,要在经济稳中向好、科技创新引领、开放激发活力、提质增效惠民等方面走在前列。

抓项目 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是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尹力在2月5日的会议上指出,要看到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识变应变,丰富政策措施;必须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盯住每个季度,抓牢每个指标。

2024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2%,经济稳中向好。做好今年工作,尹力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抓项目、拉投资是“稳中求进”的重要抓手。

年初,北京市围绕一季度“开门红”推出6项稳增长专项行动,包括160项市、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北京还将继续推出“3个100”市重点工程,包括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总投资约1.4万亿元。

新项目建设已经拉开帷幕。1月22日,北京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 行,项目总投资超3400亿元。北京各区也在积极落实项目建设。

项目是牵引,投资是支撑。

北京投资保障持续加力。 去年四季度,北京提前下达100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上半年持续转化为实物工作量; 年初北京市科技与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披露,2025年北京工业重点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1000亿元,信息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达900亿元。

与此同时,北京还部署组织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活动。1月24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委金融办、人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金融监管局、北京证监局等部门召开2025年北京市重点项目融资工作会,共推介市区两级重点融资需求项目116个,总投资约1609亿元,近期融资需求约626亿元。

强科技 布局未来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明确了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其中“科技创新中心”首次成为核心功能。


近年来,北京全力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北京市政府 工作报告显示 ,2024年北京地区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 58项、占全国28.7%,高被引科学家达431人次、居全球城市首位;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推动科技创新,首先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中攻克“卡脖子”技术。

此前,北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 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已经创下多个“首位”: 北脑二号填补国内脑机接口技术空白; 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正式发布; 2024年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稳居全国首位; 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 ; 实现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拟人奔跑。

在提升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能力的同时,也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布局未来产业。尹力在2月5日的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要持续加大战略性产业支持力度,围绕未来产业建立长期投入机制。

新一年的布局已经蓝图初现。北京市科技与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介绍,2025年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投入增长促进政策,出台支持脑机接口、原子制造等领域发展方案,发布天工人形机器人2.0,加速商业星座组网建设,推动氢能通航飞机试飞、吨级无人机取证,高水平建设6G实验室。

新的政策已经接连出台。 1月下旬,北京出台《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基本建成具有北京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 2月初,北京发布《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将突破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关键技术,推动文化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促消费 增强城市烟火气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 北京文旅市场迎来 “开门红”,假日旅游市场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春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175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86.7亿元,人均花费1630元。

春节期间,23个庙会灯会游园会共接待游客408.9万人次。非遗成为2025年庙会的亮点之一,北京中轴线日均接待游客42.4万人次。

另外,全市博物馆共接待游客235.9万人次,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共接待游客11.8万人次。

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凸显了提振消费的重要性。会议指出,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对于北京而言,尹力在2月5日的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全方位扩大消费,加强文商旅体融合,创造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发展服务性消费,增强城市烟火气。”

值得一说的是,北京文旅市场各区积极发力、十分热闹。春节期间,各区、各部门推出“庙会、非遗、演艺、冰雪、乡村、联欢、乐游”七大类过大年特色活动2756场。

北京不仅围绕境内游客出台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和惠民措施,还紧抓入境游发展机遇,用好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政策,打造东南亚、欧美、“一带一路”和免签国家入境首站。春节期间,北京入境游呈现火爆态势,接待入境游客9.1万人次,同比增长51.9%;实现入境旅游花费9.3亿元,同比增长52%;人均花费10179.9元。

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资料来源 | 新华社 北京日报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