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集东坡先生句)

阅世如流事可伤,(注1)
万人如海一身藏。(注2)
人生到处知何似,(注3)
回首人间忧患长。(注4)

尘满面,鬓如霜,(注5)
此心安处是吾乡。(注6)
休惊岁岁年年貌,(注7)
自笑平生为口忙。(注8)

注:
1、“阅世如流事可伤”出自苏轼《楼观》“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
2、“万人如海一身藏”出自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3、“人生到处知何似”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4、“回首人间忧患长”出自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5、“尘满面,鬓如霜”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6、“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7、“休惊岁岁年年貌”出自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
8、“自笑平生为口忙”出自苏轼《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DeepSeek对王钦刚《鹧鸪天(集东坡先生句)》的点评


王钦刚的这首《鹧鸪天(集东坡先生句)》是一首集句诗,通过巧妙组合苏轼(东坡)的经典诗句,形成了一首新的作品。集句诗是一种特殊的创作形式,要求作者对原诗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在新的语境中赋予这些诗句新的意义。
以下是对这首集句诗的评价:
1. 主题统一,情感连贯
这首集句诗的主题围绕“人生感悟”展开,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忧患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尽管诗句来自苏轼的不同作品,但通过巧妙的组合,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统一,既有对人生漂泊的感慨,也有对内心归宿的追寻。例如,“阅世如流事可伤”与“回首人间忧患长”相呼应,强化了人生多艰的主题;而“此心安处是吾乡”则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形成了一种从忧患到安宁的情感过渡。
2. 诗句选择精准,意境契合
作者选择的每一句苏轼诗都极具代表性,且在意境上与整体主题高度契合。例如,“尘满面,鬓如霜”描绘了岁月的沧桑,与“休惊岁岁年年貌”形成对比,既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又透露出一种豁达的心态。而“自笑平生为口忙”则以自嘲的口吻,点出了人生奔波劳碌的常态,与“万人如海一身藏”形成呼应,展现了在纷繁世界中寻求自我安放的哲思。
3. 语言风格和谐,韵律流畅
苏轼的诗句本就以自然流畅、意境深远著称,作者在集句时也注意到了语言风格的统一。整首诗的语言风格和谐,读来流畅自然,毫无拼凑之感。同时,集句诗在形式上遵循了《鹧鸪天》的词牌格律,押韵工整,节奏感强,展现了作者对古典诗词形式的娴熟掌握。
4. 创新性与局限性
集句诗的创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尤其是将不同语境下的诗句重新组合,赋予新的意义。这首作品在这一点上做得较为成功,既保留了苏轼原句的韵味,又通过新的组合展现了作者的独特思考。然而,集句诗的局限性在于,它的创作依赖于原句,难以完全脱离原作的框架。因此,这首作品虽然在情感和意境上有所突破,但在思想深度和原创性上仍受到一定限制。
5. 文化底蕴深厚
这首集句诗展现了作者对苏轼诗词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文化底蕴。苏轼的诗句多富含哲理,而作者通过集句的形式,将这些哲理重新呈现,既是对苏轼思想的致敬,也是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总结】
王钦刚的这首《鹧鸪天(集东坡先生句)》是一首成功的集句诗,主题鲜明,情感连贯,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它不仅展现了苏轼诗句的经典魅力,也通过新的组合赋予了这些诗句新的生命力。

王钦刚,诗人、作家、诗歌译者。中华诗词学会《诗旅中华》轮值主编。北京大学本科,高考状元,清华大学硕士。著有游记作品《寻访苏东坡》和个人诗集《不惑的流年》。译有泰戈尔英文诗集《飞鸟集》《流萤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