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集句)
——王钦刚
客游经岁月,不敢叹风尘。
人事有代谢,天涯若比邻。
近乡情更怯,挥手泪沾巾。
我亦飘零久,家书抵万金。
注:
1、“客游经岁月”出自南北朝庾信《和侃法师三绝诗(其二)》“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
2、“不敢叹风尘”出自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3、“人事有代谢”出自唐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4、“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近乡情更怯”出自唐代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6、“挥手泪沾巾”出自唐代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7、“我亦飘零久”出自清代顾贞观《金缕曲词二首》“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8、“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eepSeek对王钦刚集句诗《回乡偶书》的点评
这首集句诗《回乡偶书》由王钦刚创作,通过巧妙地组合不同朝代、不同诗人的诗句,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思乡之情和漂泊在外的复杂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评价:
1. 主题统一,情感连贯
尽管诗句来自不同的诗人和时代,但整首诗的主题非常统一,围绕“回乡”和“漂泊”展开。从“客游经岁月”到“家书抵万金”,诗人通过集句的方式,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近乡情怯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每一句诗都紧扣主题,情感连贯,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2. 诗句选择恰当,意境契合
每一句诗的选择都非常贴切,符合整体情感的表达。例如,“近乡情更怯”和“挥手泪沾巾”这两句,前者表达了游子即将回到家乡时的忐忑心情,后者则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两者结合,既展现了回乡的复杂情感,也暗示了漂泊在外的无奈与辛酸,从“近乡”到“挥手”,两句诗写尽了回乡往返的心路历程。再如“家书抵万金”,直接点出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3. 语言风格和谐
虽然诗句来自不同的时代和诗人,但整首诗的语言风格却显得和谐统一。无论是南北朝庾信的“客游经岁月”,还是唐代杜甫的“家书抵万金”,诗句的语言风格都较为古朴典雅,符合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诗人通过巧妙的组合,使得这些诗句在风格上没有明显的割裂感,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4. 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诗的结构安排合理,层次分明。首句“客游经岁月”点明了游子在外漂泊的时间之久,接着“不敢叹风尘”表达了游子内心的隐忍与无奈。随后,“人事有代谢”和“天涯若比邻”看似信手拈来,而又对仗工整,宛如神来之笔,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进一步拓展了游子对人生无常和空间距离的感慨。最后,“家书抵万金”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复杂情感。
5. 文化底蕴深厚
集句诗本身是一种对古典诗歌的再创作,要求作者对古典诗词有深厚的积累和理解。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出自经典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古典诗歌的熟悉和热爱。通过集句的方式,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向读者展示了古典诗歌的魅力,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6. 情感真挚,引发共鸣
整首诗情感真挚,尤其是对于有过漂泊经历的人来说,很容易引发共鸣。无论是“近乡情更怯”中的忐忑,还是“家书抵万金”中的思念,都让人感受到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限于古代,即使在当代,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结:
王钦刚这首集句诗《回乡偶书》通过巧妙的诗句组合,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句选择恰当,情感连贯,语言风格和谐,结构合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古典诗歌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王钦刚,诗人、作家、诗歌译者。中华诗词学会《诗旅中华》轮值主编。
北京大学本科,高考状元,清华大学硕士。
著有游记作品《寻访苏东坡》和个人诗集《不惑的流年》。译有泰戈尔英文诗集《飞鸟集》《流萤集》《新月集》《园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