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集东坡居士句
过眼荣枯电与风,(注1)
只缘身在此山中。(注2)
天涯流落思无穷。(注3)
谁道人生无再少,(注4)
休言万事转头空。(注5)
青山许我定相从。(注6)
注:
1、“过眼荣枯电与风”出自苏轼《吉祥寺僧求阁名》“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2、“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天涯流落思无穷”出自苏轼《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4、“谁道人生无再少”出自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休言万事转头空”出自苏轼《西江月·平山堂》“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6、“青山许我定相从”出自苏轼《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白发怜君略相似,青山许我定相从。”
DeepSeek对《浣溪沙·集东坡居士句》的点评
王钦刚的这首《浣溪沙·集东坡居士句》是一首典型的集句诗,即通过引用前人的诗句重新组合成新的作品。这种创作方式既考验作者对原作的深刻理解,也要求作者具备巧妙的构思能力,以使集句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意境上连贯统一。以下是对这首集句诗的评价:
1. 集句的巧妙性
王钦刚在集句时选择了苏轼的六句诗,这些诗句原本分散于苏轼的不同作品中,但经过重新组合后,形成了一首新的《浣溪沙》。这些诗句在内容上相互呼应,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思考,整体意境连贯,情感层次丰富。例如:
—— “过眼荣枯电与风”与“休言万事转头空”相呼应,共同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
——“天涯流落思无穷”与“青山许我定相从”则形成对比,前者写漂泊之苦,后者写自然之慰藉,情感上从悲凉转向豁达。
这种集句的巧妙性体现了作者对苏轼诗句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整合能力。
2. 意境的统一性
集句诗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不同来源的诗句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意境。王钦刚在这首词中成功地将苏轼的诗句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情感线索: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过眼荣枯电与风”),到对自身局限的反思(“只缘身在此山中”),再到对漂泊命运的无奈(“天涯流落思无穷”),最后转向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谁道人生无再少”“休言万事转头空”)和对自然的依恋(“青山许我定相从”)。这种情感递进使得整首词意境完整,读来流畅自然。
3. 对苏轼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苏轼的诗句多以豁达、超然和哲理见长,王钦刚在集句时不仅保留了苏轼原句的思想内核,还通过重新组合赋予了新的意义。
例如:
——“谁道人生无再少”原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王钦刚将其与“休言万事转头空”结合,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可能性与希望。
——“青山许我定相从”则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的亲近与依赖,王钦刚将其作为结尾,为整首词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超脱。
这种对苏轼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使得这首集句诗既保留了原作的韵味,又具有新的思想深度。
4. 语言的艺术性
集句诗的语言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对原句的选择和组合上。王钦刚选择的苏轼诗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且每一句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能在新的语境中与其他诗句形成有机联系。
例如:
—— “过眼荣枯电与风”以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幻。
——“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哲理化的语言揭示了人们认知的局限性。
——“青山许我定相从”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情。
这些诗句的组合不仅展现了苏轼的语言魅力,也体现了王钦刚在语言艺术上的匠心独运。
5. 集句诗的局限性
尽管这首集句诗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有较高的水准,但集句诗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诗句来源于前人作品,作者的创作自由度受到限制,难以完全表达个人的独特情感和思想。此外,集句诗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句的质量和作者的整合能力,这对作者的文学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总结】
王钦刚的这首《浣溪沙·集东坡居士句》是一首成功的集句诗,既保留了苏轼原句的思想深度和语言魅力,又通过巧妙的组合赋予了新的意境和情感。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苏轼诗句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匠心与才华。尽管集句诗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首词无疑是对苏轼思想的一次精彩致敬,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王钦刚,诗人、作家、诗歌译者。中华诗词学会《诗旅中华》轮值主编。
北京大学本科,高考状元,清华大学硕士。
著有游记作品《寻访苏东坡》和个人诗集《不惑的流年》。译有泰戈尔英文诗集《飞鸟集》《流萤集》《新月集》《园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