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宋官颁祈雨手册中的龟
之前我们曾经说起过北宋景德三年由朝廷颁布的祈雨法,其中有一种祈雨法叫做“画龙祈雨法”,这个史料记载于《山堂考索》、《文献通考》和《宋史》三种文献中。画龙祈雨法的操作细则大致为:
择潭洞或湫泺林木深邃之所,以庚、辛、壬、癸日,刺史、守令帅耆老斋洁。先以酒脯告社令讫,筑方坛三级,髙二尺,阔一丈三尺。坛外二十步,界以白绳。坛上植竹枝,张画龙。其图以缣素,上画黑鱼,左顾,环以天鼋十星。中为白龙,吐云黑色。下画水波,有龟,左顾,吐黑气如线。和金银朱丹,饰龙形。又设皂旛,刎鹅颈,取血置槃中。杨枝洒水龙上。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取画龙投水中。
金代 张珪《神龟图》
可见,在宋代官方颁布的祈雨操作手册中,在催雨的交感画面上,不仅在画面上方,画上黑鱼,的周围要画上天鼋十星,在下方也要画上水波,水波中还要画一只水龟,吐气如线。而鼋与龟本身就长得十分类似,很多人也辨别不清。
北宋景德三年官方颁布的“画龙祈雨法”,在南宋祈雨活动中依然施用。乾道四年八月大旱,江阴军缴到了皇祐二年《祈雨雪法》,礼官以为“委是年深,均虑损坠不存”,建议“将江阴军缴到皇祐二年《祭龙祈雨雪法》,内添入绘画龙等样制,从礼部行下临安府镂板,用黄纸印造成册……颁降诸州、府、军、监、县等如法收掌。遇愆雨雪,严洁依法祈求”。可见南宋的祈雨之法,也主要就是北宋的祈雨手册。
2、主雨水神河伯坐骑的鼋
下图为宋代《九歌图》中的河伯卷,河伯乘坐在鼋上,契合原《九歌》中“乘白鼋兮逐文鱼"的描绘。而白鼋与乌龟在艺术呈现上的差别也不是本质区别。天鼋十星一说即玄武。
《酉阳杂俎》云:“太原郡东有崖山。天旱,土人常烧此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见火必降雨救之。”西门豹治邺故事中,河伯要娶妇,就是以水灾为要挟的。可见河伯就是掌管雨水的大水神。而鼋则为主雨大水神的坐骑。
宋代《九歌》长卷
元代张渥临李公麟九歌图 修养拍摄 吉林省博
宋代 传张敦礼《九歌图》河伯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3、佛经中祈雨之术中的龟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云“西方有六万四千大龙王众,常起大云与大海众,持于大水。”《大方等大集经》赞佛云“能降法雨如龙王”、“常说法无碍,如龙降大雨”、云佛菩萨应化世间时变化诸身“或毗沙门,或作龙王”等。该经祈雨法则与毗沙门祈雨法不同,“亢旱时求觅龟心(盖即活龟等水族),五返咒之置龙泉中,则降大雨。若多雨时,坏败谷麦城邑聚落,求蟒蛇皮(天然无伤之蛇蜕)七返咒之,置龙泉中,霖雨即止”。又云“若天无雨,取沟渎中诸不净汁,安龟甲中,以咒咒之,以瞻波迦树(黄花树,含笑属之黄果兰树)叶裹此龟甲,置龙池中,即时大雨。若天多雨,损败苗实,当取阿阇迦罗蛇头中珠,以咒咒之,置龙泉中,雨即便止。”
可知在此类佛经中,祈雨,则需要借助龟,而一旦止雨,则需要借助蛇。
4、民间祈雨活动中的龟蛇降
因大运河连年水灾,公元1701年,康熙皇帝命人用生铁铸造了〝九牛二虎一只鸡〞,将它们分别放置在邵伯、高邮、瓜洲等险要河段上,以祈镇水。现存的铁牛大小如真牛,均作昂首屈膝状,似哞哞欲叫,憨态可掬,横卧在厚约10厘米的联体铁座上,铸工精细,造型生动,重约2500公斤。
铁牛肩胛上刻有楷书阳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着证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康熙辛已午日铸。"
5、真武之玄武中神龟的水神神格
此前我们曾经阐述过佛经中祈雨用龟,止雨用蛇,这种龟蛇掌阴晴的观念,也与真武足下的龟蛇缠绕的玄武有莫大的关系,真武作为水神也当之无愧。
比如明代绘制的《真武灵应图册》,描述真武大帝出生、修道、成仙和灵应故事。原本实物由八十二幅单页工笔彩绘图画和八十三条题记纸页组成,该画册的文本的流传早于明代之前就开始了,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谈真武的时候再聊。
在《真武灵应图册》43,有“消禳火德”册页,其原文为:
咸平二年司天台奏,定九月初三日火星合躔娄宿,正照齐国郓州分野,大生火灾。行下本州,预宜禳谢。缘郓州系京东西路屯兵津要,从四月间告示宫观禳火道场,设醮祈祷。时市南李惟信充斗子牙人,每夜三更潜于桥道要会之处,烧香设拜。一夜,偶直都监任从远出巡,作犯夜收解郓州,据称在外为不肖犯夜,自正月初七日夜,因知一事,遂烧夜香,乃问何事?惟信曰:昨发心将一年解得牙钱醮献天曹,答谢衣食来处,作散席斋会,忽有云游道士衣冠不整,风韵飘逸,手挚图画一轴,入来求斋。是绢画真武像,惟信欲求供养,其道士便允,祇取价钱两贯,乃就斋食。至中半,忽一声风鸣不见其人,但于坐卓上收得活龟一枚,如桃核大。惟信明知遭遇圣真显化,降授香火,兼得小龟灵吴,因宝惜供养。今年正月初七夜,方备下降纸礼烧献真武,又见数年前卖画轴遗下小龟道士入门,惟信便拜,欲问姓氏,不说,祇称贫道能攻磨数,算得上界火星至九月初二日正照斋地郓州,主火灾,烧至万家,如得一家姓万,不拘屋宇大小,全门什物财宝不得移动分文,先与抄录见数。至九月初三日天明,用一火命男子,头分丱髻,身着绯衣,手携火把,从正南方遶其屋三匝,以火烧之,至后更无火灾。候毕,即众备上件屋宇种种等物,酬还姓万之人,方可消禳。贫道出门,化白光不见。惟信虽得圣降报说,不敢申诉,惟夜后从市中要虎礼祝火星,愿免其灾。今有随身香火炉照证州府,据牙人供状看详,与近降朝旨一同,遂差公吏缉问姓万人家,将家产什物抄札见数,责下众产候火过填备,文状在案,放李惟信归家焚香保护。既时日至,装一着绯衣童子,将市西府桥万明一家焚烧,被南风吹驾,焰起势猛,火分二边,人心惊,不觉青天骤雨一阵,火势因息,不经一时,烧过万家。李惟信家真武座下不见小龟,是时趂风雨化去。郓州承此灵验,已行遣次,又准中书札子,为司天堂照见九月初三日火德已临郓州,主于寅时,烧除万家,取问,曾不侵动官物库仗等。时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吴敏古判郓州开拆保奏,续降指挥看详,李惟信遇真武救灾,以显宿德,宜赐法酒百瓶,绢百匹,米十石,面石,钱百贯,仰于本州公使库支请。并有万明,先肯全家伐烧,克时消攘,亦给酒米例物,急令填造屋宇财物,偿还不得迟滞,其有国家州郡承此。真武及南方火德尊星,慈悲显济,谨就在京玉津园建道场七昼夜,设醮一千二百分位答谢。
可见,在真武灵应册文本中,在祈祷消弭火灾的仪式中,出现了一只小龟,而此后火灾中,真的就因此小龟而获得庇护,在火灾中获得一场骤雨,而小龟一旦完成使命,也就趁风雨化去,可见,真武座下的龟的神格,正是水神、降雨的职能。
在《真武灵应图册》45,有“郑箭灭龟”册页,其原文为:
北京大名府,天圣二年八月十四日,黄河堞口,坝燎顿破,堞水打坏,军民卒难救冻。时提辖官通判华惇臣等,前去相验堞坝。基址岩穴下,有一黑壳大龟,两目俱红。若或浮起,其浪湍急,坝索冲断,遂具中留守司。后因宰相卫公韩琦守镇北京,随行有指使郑圭巡辖。因到堞口,其龟复出为患。郑圭往看,委是水怪,情知容易除灭。圭备朝服弓箭,焚香祷告天曹,一箭果中。其龟仰落岩下,波浪不起,兵夫修冻完备。至天圣三年正月三日,郑圭风涎候起,卒死于廨宇。经两日还魂,往见留守卫公云:圭被鬼使二人前来云,阎罗王急唤,郑圭不合射杀黄河堞口五百年龟精。今负冤来诉,急要证对。及检文籍,郑圭寿禄未尽。又令二鬼押去,过一山下,见立一皂旗,队仗纷纷。圭问此是何处?鬼卒曰是下界风吥啰山,常有天真,到此校量三界事务。圭遥望队仗间,见石上坐者,乃是阳间供养真武。圭趋进唱喏,真武降言:汝阳间人,安得到此?鬼使具述事因。真武云:韦阎罗行事躁急,不详真伪,其龟是西番梦云城苑州土地,昔被先朝师父陈忠元破苑州,城隍驱牒其神,蒙天符遣往酆都为黄河第四堞砂水土地,属北番卓。州因在彼,别无供养,遂化为妖龟,随水而上。至大宋界北京黄河第七堞,翻打坝基,损坏军民计一万来口。天道不容,合为郑圭一箭射死,况地府未凭天文制敕施行。令符吏怀吾足前小龟,同郑圭及二鬼卒返见韦阎罗。若鬼妖乱有抵对,即令符吏放出小龟。仍告于地府,其郑圭寿禄未终。兼圭主人宰相卫公韩琦,乃是紫府真人,见判北京,他日宝登,虑为不便。言讫,圭拜辞,即随符吏鬼使至阴府。果见铁笼罩其大龟,左肋带一箭呻吟衔冤,二鬼使具言真武教旨。是时,阎王既闻,即下殿仰空顶戴,遂急令检到制敕。指实虚,牵情罪,合加所犯,堕于江海,为推潮运砂四足无名水兽、无形饿鬼。其妖龟犹作人言,要与郑王执对。符吏于怀中取出小龟,放金色光一道,置于妖龟之前吴二妖龟被光芒烁射为一块,更不转动,被圣龟挟散于虚空中,化为微尘。郑王因此还魂。韩卫公为避紫府真人之号,以致兵马铃辖王琮、通判华惇臣等同状保奏绩降朝旨下北京,于黄河堞口置立护国真武殿,建醮立碑。仍与郑王升转一资,及赐卫公韩琦宝登堂额。仍许随行,所至名馆。
可见,上述在真武灵应册文本中,就算不是真武足下的圣龟的妖龟,也是水中精怪,能兴风作浪,形成水患,而一旦要去制服这个水妖,真武派出的也是自家的圣龟前去。所以龟与水、风雨的关系的确十分紧密。
6、民间社赛祈雨活动的海龟
明代张岱曾经在笔记《陶庵梦忆》中描绘了祈雨与社戏,鲁迅在《 朝花夕拾·五猖会》中把张岱所描写的明末祈雨赛会的豪华情景与清末绍兴迎神赛会的情景作了比较,感叹明末赛会的“豪奢”:
“现在看看《 陶庵梦忆》, 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龟。那时却还要扮故事, 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鲁迅从张岱笔记的社赛,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社戏的情景,社赛中重要的诉求就是祈雨,而在求雨活动中,面对龙王,村童们扮演的就是海龟。而鲁迅只提到海龟,也不提龙王手下其他的虾兵蟹将,可见就是因为龟是求雨交感的重要介质的缘故。
少林寺初祖庵外墙石雕上的水中龙龟要素
7、民间祈雨活动中的土鳖虫
河南新乡地区,天旱不雨时,小姑娘们就会用壳匍虫(即土鳖)钻水道眼的方法来占卜近日是否有雨。具体做法是,先用手假装在壳匍虫的背上揪三下,然后把它放在水道眼处,看它是否能顺着水道眼往里爬。孩子们边拍着地督促着壳匍虫,一边口中念咒道:
壳匍虫,壳匍虫,
揪你三下别嫌疼,
有雨溜墙跟,
无雨满街行,
上天宫,找老龙,
下得沟满河也平。
最后,孩子们通过壳匍虫对行进路线的选择来判断是否有雨。为什么用土鳖求雨呢?也许是真的鳖不容易获得,也不会被孩子随意耍玩,而用一种长得象鳖,名字也叫鳖的小型替代物去模拟了吧。
8、宋代正史中祈雨引出的金文龟
据《宋会要辑稿 礼二0》记载:
圣井龙祠。在绍兴府山阴县秦望山。神宗元丰三年封灵惠侯。是年因祈雨,获金文龟,于井中出。
可见,北宋神宗元丰三年,朝廷在此祈雨,所以才有与祈雨有紧密相关交感相连的金文龟从井里出来,表示祈雨的灵验。
9、北宋《华严变相图》中祈雨的鼋龟
上次我们在谈到龙蜼之象的时候,曾经提及北宋李公麟(传)《华严变相图》卷中,表现了前来朝觐毗卢遮那佛的道教神祇。
在上方题记为“主海神”“主水神”的众多水神中,除了天后形、文官形、武将形、仙人形,龙王形、龟形之外,在左上龙头右侧,赫然还有一个猿猴形!而这个突兀的猢狲,上次我们也说过,与龙王,也显示了龙猴组合要素,呈现了龙蜼之象。当然,东晋《搜神传》中对雷公的描述是“似猕猴”,《西游记》描述孙悟空的用语就是“毛脸雷公嘴”。
其实,在海神、水神主题上,除了龙蜼之象,左下侧中间,赫然还有一只龟。因为鼋是软壳,龟是硬壳,所以在宋代《九歌》中的白鼋不强调壳,而本画面中的龟则强调硬壳的明确存在。
那么,水神图中为什么既有龙蜼之象,又有龟的存在呢?现在我们明白了,龟、鼋要素在水神主题中的存在,就是为了交感求雨。
据《宋会要辑稿 礼二0》在罗列可供祈雨的山川龙祠的系列中,还记载龙龟洞的灵验:
三洞神祠。芝溪源龙龟三洞神祠,在衢州西安县玉泉乡。西台龙龟洞,吴庄山朝阳洞,赤岸山聪洞。光尧皇帝绍兴十六年十一月赐额「灵泽」。
可见,不仅龙蜼之象是祈雨要素,龙龟之象,也是祈雨的交感要素。而北宋《华严变相图》中正是龙、蜼、龟并列。
何况,在本画卷中,除了龙蜼之象,鼋龟之象,还有图形左下方豭猪的求雨要素。因为猪也是祈雨交感灵物。这个问题我们下次另外单独再聊。
所以,既然北宋官方祈雨要素中,就赫然存在着鼋与龟的重要交感要素,而南宋也沿袭北宋的祈雨之术,照例不变,而长得很象龟的鼋,又是唐宋求雨的预兆与交感媒介,在佛经中,龟也是祈雨的重要介质,后代朝廷的降雨仪式也有龟蛇降,同时,在道教真武信仰中,其足下的龟也是主水主风雨的圣贤,连妖龟也是风雨之灵,而在社戏求雨活动中,龟也是重要元素,在北宋李公麟(传)《华严变相图》卷的海神、水神画面中,不仅存在龙、猴的云雨要素,也赫然存在求雨重要祭祀元素的猪,还有求雨重要元素的龟。
所以,在本二郎神花钱上,存在龙、猴、犬与龟的关联要素,也就可以廓清逻辑了,同时,假设我们主张本二郎神花钱的主题蕴含祈雨,则乌龟的存在,也就并不突兀了。
有关于二郎神花钱上的祈雨要素,我们下回继续探索。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