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过年之时,人们总会争论一个话题,那就是生肖的转换,到底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还是从立春节气开始?想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知道生肖是什么?明白了生肖的意义,也就明白了十二生肖的转换时间。



人们眼中的时间,其实是以天体的运行规律,而形成的一种假象。如果所有的天体都静止不动,太阳光永远在同一个位置照向地球,这时候就没有了白昼与黑夜,也没有了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万物都处于静止状态,时间的概念也会随之崩塌。

所以时间只是人们假象出来的概念,是站在不断运转的地球上,观测天象的结果。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上方,是相对降止的,于是北极星就成了最重要的一颗星,被称为紫微星。在远古之人追击猎物的时候,用以辨别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就连北斗七星也是为了找到北极星,而设定的一个标记。随着地球的运转,所有的星体都在随着斗柄的指向而运转,谓之斗转星移,当然也是以地球运转为参照物,而形成的一种假象。所以时间的概念,源自天体的运转。



地球公转一圈,太阳也在黄道上运行一圈,这一圈的轨迹就为黄道,是以地球公转为参照物,而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大圆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圈360度,等于地球公转一圈,为一个回归年,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将这个时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就是一个节气的时间,等于黄道十五度,稍微大于十五天,约为十五天五个多小时。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同时,金木水火土等行星也在运转,为了标记天体的所在之位,人们就将空间的一圈分成了十二个等份,每一份三十度,被称为十二次。

十二次以方位和星宿来标记,方位就是地支,星宿以动物来命名,其中子位中间的星宿为虚日鼠,午位星日马,卯位房日兔,酉位昴日鸡,辰位亢金龙,戌位娄金狗,丑位牛金牛,未位鬼金羊,寅位尾火虎,申位觜火猴,巳位翼火蛇,亥位室火猪。



这十二个星宿与十二地支,共同标记着空间的某一个三十度,只是方位的概念,其力量取决于进入该方位的天体之力。岁星之力就是一年的基础之力,岁星到子位,也就是岁星到虚日鼠之位,就是鼠年。岁星到亢金龙之位,就是龙年。岁星到翼火蛇之位,就是蛇年。

因此岁星之力,就是当年的基础之力,影响着万物的生长,被称为太岁,为一岁之主宰。所谓一岁,就是岁星运行三十度的时间。于是生肖与地支一样,原本是方位的概念,是以该方位三十度的星宿名称为标记而产生的。



所以生肖的起始点,是以岁星进入该生肖之位开始,也就是岁星进入鼠位三十度开始,鼠年开始,当年出生之人就属鼠。岁星没有进入鼠位,出生之人依然属猪。岁星运行三十度,太阳运行一圈,同样经过了十二个地支之位,被称为太阳躔次。

太阳过宫,也产生了十二种力量,被称为十二月将。太阳的位置决定着月份的气场,太阳到子位就是丑月,太阳到亥位就是寅月,太阳到戌位就是卯月,形成了十二个月的力量。而月份之力,是将岁星之力的进一步细分。



所以岁和年是不一样的,一岁就是岁星走一次,运行三十度。而年则是农历的概念,农历是以阴历为主,又兼顾了节气。阴就是太阴,也就是月亮,月亮每次到达朔的时间为二十九天半,两个节气三十天半,比阴历多了一天。

为了与节气同步,阴历才有了闰月,闰月的出现,就是阴历每个月比节气月少的那一天,堆积而成的,闰余成岁,合称为农历。所以农历的本质是时间追节气,节气的本质是太阳,太阳过宫,是将岁气的进一步细分,也就是划分生肖之力。

太阳之位决定节气,太阳黄经到达315度为立春,标志着岁星进入了新一个地支之位。虽然节气的交节,与太阳入位的时间有一定的偏差,但生肖的转换以节气划分。如果以正月初一转换生肖,那就失去了生肖的意义。



正月初一,只是月亮到达了朔的位置,为元朔,和岁星之力毫无关系,那就和生肖没有关系。而生肖的本质,是岁星进入新一个生肖之位,进入了新一个三十度,以节气换生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