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伶大王”梅兰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有人知道和他同期的“坤伶大王”刘喜奎吗?
在当时,她一直都是和梅兰芳相提并论的存在。
刘喜奎一登台,周围的事物都黯然失色。
她表演完毕,台下人都为之倾倒。
因为她魅力太大,一度迷倒过五位总统,但她都想方设法地逃脱了。
可是没想到,这样的才女子,最后却嫁给了一个大她13岁的痨病之人,刘喜奎还因此守寡一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刘喜奎学艺时,13岁前一直走的是武生行,会刀马旦、花脸等。
后来她学花衫,为了动作的传神,对自己的身态勤加练习。
她会在深夜,对灯取影,对自己的指尖到肩膀的幅度、角度都细细揣摩,力求每一个动作都自带神韵。
而为了把碎步练好,刘喜奎把硬币夹在两膝间,练习疾走却使硬币不落。
再配上她的年轻貌美,她的艺曲天赋,使刘喜奎成为名满天下的伶人。
她举手拨人心弦,她投足步步莲花,一颦一笑明艳如花,更别提她那珠圆玉润的嗓音。
刘喜奎一开口,上至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没人不会被她迷倒。
那时没有听过她唱曲的,想要去听,听过的,想近距离一睹芳容,知道刘喜奎美貌的,又恨不得去摸摸她的手......
可以说,刘喜奎搁现在,肯定就是顶流的存在了。
哪怕是清朝康熙起就定下了女儿身不得登台表演的禁令,刘喜奎就在茶园这种小地方唱,也是座无虚席。
时间久了,那些贵族就非常不高兴:我要听刘喜奎唱,我总不能跑去那种小地方听吧!
因为呼声太高,北洋政府就顺势下令,女伶可以登台表演。
机会多了,遇到那些权贵的机会就多了,这反而给刘喜奎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导致她不得不急忙结婚。
首先是《亚细亚报》的著名记者刘少少,一见刘喜奎便思慕不已。
不仅写了肉麻至极的诗,还利用职务之便在报上发表一篇夸赞刘喜奎的骈文。
在文中,他已然成为了“奎吹”,还自顾自地册封她为“喜艳亲王”,并把这个称号刻在银盾上一路敲锣打鼓地送过去。
他沉浸在自己的得意中,没想会给人家带来多大的麻烦。
等刘少少到了刘家门口,刘喜奎让家人前去回绝,大意是刘先生的好意让我们受宠若惊,自觉承受不起,还是请拿回吧。
刘少少觉得被当众下了面子,脸色青一阵红一阵地走了。
这就相当于粉丝告白,偶像回答说你先好好读书一样的丢脸,所以刘少少之后再这么喜欢刘喜奎,也不会跑人家面前找不痛快了。
可是才女身边烦恼多,走了一个刘少少,又来一个易实甫。
易实甫这个被称为“寒庐七子”之一的诗人,遇到刘喜奎也是老脸都不要了。
一个大刘喜奎36岁的人物,遇到人家就喊娘。
刘喜奎登台,他下面大呼:“我的娘啊,妈啊,我老早来伺候你了!”
去刘家,立马脱帽大喊:“娘,我又来看你了。”
你以为这就没了吗,易实甫还写了对她的“七愿”诗,文字露骨到没眼看。
面对这种情况,刘喜奎也不慌不忙,她拜易实甫为师,向他学习诗词文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易先生呼我为娘,我亦呼您为父,两作相抵。”
这些文人毕竟喜欢舞文弄墨,被拒了也不会真的动手闹掰,还是会给自己留几分体面。
听说之前有个青年人,据说是段祺瑞的侄子,他爱恋刘喜奎已久。
有一次看她表演完《辛安驿》离开,这位青年怎么样都忘不掉刚刚的绝色,反复品尝,还是难解心瘾。
于是在刘喜奎上马车准备回家之际,直接挤开旁人,说着心肝宝贝啊甜心啊,就是捧着她的脸蛋狂亲。
虽然青年很快就被人扯开了,但也把刘喜奎吓得花容失色、心有余悸。
而青年被扭送到警察局后,警察问什么问题他都不回答,就一个劲地傻乐。
再加上这事又可大可小,于是惩罚他交了50大洋就放青年走了。
据说青年出警察局的时候,还狂喜不已,大呼:“值得!值得!痛快!痛快!”
这还被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写成一首打油诗,其中狎弄之意真是藏都藏不住。
但这些都是小人物,不足以闹出大风浪,真正令刘喜奎头疼的,还是那些靠权势弄人之辈。
张勋被称为“辫帅”,就是因为清朝都忘了,他还留着他那个辫子不愿意剪。
不仅如此,他还是有名的老色胚,有人说他有5个妾室,有人说他有10个,不管多少,足以见得这人好色。
家里妾室多也拦不住他想继续纳妾的心,看到刘喜奎就想把她纳入房中。
1913年,他以做寿堂会邀请刘喜奎来,十天后堂会结束,刘喜奎想走,却被他扣住不放。
这时刘喜奎急中生智,她说自己幼时已有婚约,大帅娶我可以,但我得先回去把这门亲事退掉,免得影响大帅声誉。
于情于理,这话都说得滴水不漏,张勋又看这是自己软磨硬泡的结果,就放她走了。
不过走的时候他也留个心眼,派了两个心腹随从,结果还是被刘喜奎金蝉脱壳,逃回天津。
刘喜奎虽然没有娃娃亲,却有个青梅竹马的朋友,他叫陆锦,当时是北洋政府参谋部次长。
同其他人一样,陆锦也对刘喜奎百般示好,不过他并不想娶人家进门,而是想把她送给当时的大总统曹锟讨好。
1921年,刘喜奎也差点遭曹锟毒手,这也让他看清了陆锦的真面目,她直接发话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嫁入陆家,两人彻底决裂。
可她不仅被张勋、陆锦这种有权势的人骚扰,还被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五位总统打过主意。
尤其是袁世凯,有一次他以总统的名义喊刘喜奎去献唱,刘喜奎只能无奈应邀。
正当她准备登台表演的时候,一个人请她去一间名为“流水音”的偏厅。
刘喜奎到那后,发现空无一人,正准备离去,发现袁世凯从侧门进来。
“我想和你随便聊聊。”
刘喜奎可见过太多这种场面了,她以自己要赶快化妆为由,离开了这里。
后来袁世凯也想了很多方法,据说还用了3000两黄金作为聘礼,都被刘喜奎回绝。
袁世凯都忍不住评价道:“真是个不好惹的女子。”
也正是因为一代总统袁世凯都得不到的女人,所以后面才有那么多人想娶她进门。
娶到刘喜奎,已经悄然成为一种魅力的象征。
这也让刘喜奎急得团团转,她也担心自己一着不慎着了别人的道,要尽快定下自己的终身大事。
正好在那时,陆锦被揭发贪吞军饷,而揭发他的人,就是崔承炽(又名崔昌洲)。
刘喜奎唱了无数戏文,心中还是充满着美好与浪漫,她并不理解这件事背后的权利纠葛,只觉得崔承炽是个可以结婚的好人。
不过她还是有几分谨慎,她先让舅舅替她与崔承炽见面,看看此人相貌如何。
她舅舅回来说,这人身材魁梧、神采奕奕,看起来帅气又精神。
这样刘喜奎才放心下来,嫁给崔承炽。
为了让大家知道自己嫁人,刘喜奎特意把阵仗弄得很大,还特意路过陆锦、曹锟家门口。
结果到婚房一揭盖头,刘喜奎差点没昏过去,这崔承炽分明是个瘦骨嶙峋的肺痨子!
原来,崔承炽怕自己的相貌吓走人家,特意喊来了年轻的勤务兵演一出“偷梁换柱”。
但木已成舟,刘喜奎只能认下这门亲事。
不过崔承炽还是太天真,他的揭发对陆锦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反而他娶了刘喜奎,让陆锦对他怀恨在心。
婚后第四天,陆锦就利用职权给崔承炽大做文章,让他一个积病已久的人在全国到处跑,没多久就病死了。
崔家见状赶紧给刘喜奎过继了一个侄子,想让她留在崔家。
而刘喜奎也想明白了,自己这样守寡,无人烦恼也挺好的。
后来七七事变爆发,虽然刘喜奎已淡出戏坛多年,寡居农村,但日本军队还是能听到她的传闻。
于是日军派人请她出山,去日本演出。
但就像梅兰芳蓄须一样,刘喜奎也厉声拒绝,并愿意以死明志。
日本人无论如何都请不动刘喜奎,但在国家有难之际,她却挺身而出,进行义演。
她为河北灾民义演多次,让那些灾民有口饭吃。
她在安徽水灾时捐献2000元银洋,帮助安徽人民重振家园。
1949年,周总理从田汉那里知道了刘喜奎的住所,他敬酒道:
“毕生所学,应传于世。”
1914年,周总理在天津看刘喜奎唱《宦海潮》、《黑籍冤魂》,打心底佩服这个有才华的女子。
而如今,命运终于闭环。
之后,隐居39年的刘喜奎继续重回大家面前,将中国的戏曲文化发扬光大。
1952年,58岁的刘喜奎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爱国义演活动,有人劝她年龄大还是算了,但她说:
“若不参加,此生憾事。”
1955年,中戏成立后,她被应邀任职当教授,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学生。
最后在1964年,闭上双眼,结束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刘喜奎一生,都被她不喜欢的红尘事纷扰。
她也曾有过一场情愫,那就是和她一起风头正盛的梅兰芳。
只是为了双方的事业,她最终将这份感情默守于心。
周总理曾评价她:“不贪名利,不图钱财,所以她才能坚强地活下来。”
在这么多军阀总统下,刘喜奎从来没有屈服,她永远保留着自己的尊严,永远不折傲骨。
她早就该是世人口中的“戏曲明珠”“大义女侠”,而不是被人在文字中亵玩。
才华横溢、举世无双,唯有这样的评价,才与之相配。
本文作者 | 何如悠悦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