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慢阻肺病之后怎么吃都‘掉秤’,走路都使不上劲了,正常的体重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在《看呼吸》患者交流群里,“纸片人”似的消瘦身材掀起了新一波焦虑。


“慢阻肺病会引起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加速呼吸肌肉丢失、加重呼吸道症状。尽早筛查营养风险、进行饮食调理是避免形成恶性循环的关键。”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赵莉莉、赵帆带大家突破恶性循环。

慢阻肺病患者为何容易“掉秤”?

“慢阻肺病患者营养不良、身体消瘦多半是出于三个原因:不愿吃、吸收差、消耗大。吃饭会加大呼吸负担,越吃气促越严重,所以他们即便吃得下也不愿吃了。日常使用的茶碱类及广谱抗生素等药物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同样会导致厌食。”赵莉莉老师讲道。

“长期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胃肠道淤血等问题,使胃肠道蠕动变差、内部正常菌群失调,所以即便吃进去东西,真正能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也有限。另外,慢阻肺病患者用于维持呼吸的能量比正常人高10倍,补充的能量跟不上消耗,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特别是肌肉蛋白丢失,就会导致越来越瘦。”

2个便捷工具帮你快速自测营养不良风险

“体质指数是营养评估中最常用的指标,也是判断健康体重的最简单的指标,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对于中国人来说,它的平均水平是18.5-23.9公斤/平方米,如果数值小于18.5则判定为体重偏瘦,存在营养风险。比如王大伯的体重是60公斤,身高是1.7米,那他的体质指数就是60除以1.7的平方,约等于20.8,属于正常范围内。”

赵帆老师告诉我们,“还有一种评估工具,能把算出的体质指数利用起来,即‘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包括体质指数、近期体质量下降情况和疾病所致进食量减少3个方面的内容,以上3项相加,0分为低风险状态,1分为中等风险状态,≥2分为高风险状态,中等营养风险状态和高风险状态均判定为有营养风险,需要到医院由专业营养医师制订营养治疗方案。具体评分见下图。”


“还拿王大伯来举例,刚才算出他的体质指数为20.8,先记0分;如果两个月之前的体重是64公斤,现在体重降到了60公斤,也就说明过去三个月体重下降了6%(4÷64≈6%),记1分;假如最近因为手术导致禁食5天,再记2分。总分为3分,王大伯大概率有营养不良的问题。”

自测营养风险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细节?

“家里可以准备一个体重秤,定期(比如每周)测量体重并记录,建议选择精度较高的电子体重秤(精确到0.1千克)。并且要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每次测量时尽量在相同的时间(如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后)、穿着相似的衣物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

赵莉莉老师提醒大家,“营养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或者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因此,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如1-3个月)重新进行一次营养风险筛查,以便及时发现新出现的营养问题并调整应对措施。”

怎么吃才能降低营养不良风险?

“慢阻肺病患者日常饮食要科学配比三大营养成分,建议每天按1.0-1.5克/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如果出现继发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等情况,可以适当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即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1.5-1.8克/千克体重,比如60公斤的王大伯在稳定期每天最好摄入60-90克的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代谢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可导致或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使呼吸困难症状加重,因此,不建议过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稳定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要占总摄入量的50%-60%,急性发作期的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需要降到40%左右。”赵帆老师讲道。

“高脂饮食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尤其适合有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在稳定期推荐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20%-30%。慢阻肺病患者体内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及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水平降低,可以通过饮食补充这些营养素,比如适当吃动物肝脏、乳制品、鱼油、植物油、深色蔬菜。”

“实在进食困难的患者,不能从食物中获得足够营养,可以服用营养液或营养粉补充营养。下面有一份适用于轻症慢阻肺病患者的一日范例食谱,仅供参考,因为不同人所选择的方案肯定不完全一样。”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赵莉莉

主管护师,学士学位,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士。


专家简介 赵帆

主管护师,学士学位,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A14副护士长。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

2

3

看呼吸

权威实用的

呼吸科普平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