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一个普通小区里,住着 60 岁的刘师傅。他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偶尔和老友们聚聚餐、喝点小酒,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上周,刘师傅和几个老朋友相约去饭店小聚。饭桌上,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喝着白酒,气氛十分融洽。刘师傅也没忍住,喝了几杯。
饭后,大家本打算一起去搓麻将,放松放松。可这时,刘师傅却感觉一阵头晕,脑袋昏昏沉沉的,像被重锤敲打过一样。紧接着,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他忍不住呕吐起来,冷汗也不停地从额头冒出,把衣服都浸湿了。朋友们见状,都十分担心,纷纷围过来询问情况。刘师傅摆摆手,想着可能是自己喝多了,休息一下就好,便打电话让妻子来接他回家。
刘师傅回到家后,直接躺在了床上,本以为睡一觉就能缓解。可没想到,身上的不适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躺都难受,坐起来也不是,那种痛苦的感觉让他备受煎熬。妻子在一旁看着心急如焚,在刘师傅的坚持下,他们还是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到了医院,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结果让刘师傅和家人都大吃一惊。检查显示,刘师傅的冠脉发生了急性闭塞,这意味着他患上了急性心梗,情况十分危急,必须立即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否则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刘师傅的冠脉终于恢复了血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好在没有留下明显的后遗症,这才让家人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事后,刘师傅和家人都感到十分疑惑,自己平时也没喝多少酒,怎么就突然急性心梗了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和大家一直以来对饮酒的错误认知有关。
在生活中,很多爱喝酒的人常常把 “小酌怡情、大酒伤身” 这句话挂在嘴边,觉得每天少喝点酒,对健康没什么影响,甚至还可能对身体有好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多项权威研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由韩国大学医学院和韩国首尔大学安南医院研究团队共同进行的研究。研究人员为了探究饮酒与心脏健康的关系,收集了 978 万人的数据。在 2009 年研究开始时,这些受试者都没有房颤。之后,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的饮酒习惯,对房颤发生风险进行了长期随访。一直到 2017 年,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每周的饮酒次数竟然是房颤发生的最大风险因素。具体来看,那些每天都饮酒的人,相较于偶尔酗酒的人,房颤风险更大;而每周饮酒次数较少,≤1 次的受试者,房颤风险则最小。不仅如此,饮酒量对房颤发作也有促进作用,每周饮酒量每增加 1 毫升,房颤风险就会上升 2%。
北大的研究人员也曾联合牛津大学,进行过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他们对我国 10 个不同地区的 51.2 万受试者展开调查分析,经过长达 12 年的随访,评估饮酒对男性 200 多种不同疾病的健康影响。结果令人震惊,饮酒与 61 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相较于偶尔饮酒的男性,经常饮酒会显著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几率。
《柳叶刀》杂志上一项涉及全球 2800 多万人的大型调查研究更是明确指出,饮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量。只要喝酒,就会对健康造成威胁。酒精甚至是造成世界范围内 15 - 49 岁中青年死亡的头号杀手,全球每年约有 280 万人因饮酒失去生命,而在我国,每年也有约 70 万人死于酒精相关疾病。所以,“小酌怡情” 的说法并不成立,饮酒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吸烟、喝酒又喝茶的习惯,不少人认为喝茶能抵消烟酒带来的伤害。那么,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不可否认,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生物碱等多种营养物质,对健康有一定益处。多项研究也指出,喝茶有助于降低多种慢病和死亡的风险。比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我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内的 48.2 万余名无糖尿病成年人以及 3 万余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长达 11.1 年的随访。结果发现,与从不喝茶的受试者相比,每日喝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了 8%;在糖尿病患者中,每日喝茶的人全因死亡风险下降了 10%,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下降了 12%。
《Natur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从多个维度对茶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其中探讨了茶对于癌症的治疗价值。研究指出,绿茶中的主要药物成分与儿茶素相关,尤其是 EGCG 成分,它可能促使癌细胞自我毁灭,而且不会影响周围的正常组织。
然而,也有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喝茶会增加癌症风险,并且这还和烟、酒有着密切关系。北京大学医学部李立明等教授团队针对 50 万名成年人,进行了为期 10.1 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每周喝茶次数小于 1 次的受试者,每日喝茶超过 4 克的人,整体癌症风险上升了 26%,肺癌风险增加 62%,胃癌风险增加 29%。这一结果让很多爱喝茶的人感到担忧。
但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爱喝茶的受试者中,很多人都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在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后,他们发现茶叶摄入量与癌症发生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喝茶其实是替烟酒 “背了锅”,喝茶并不能真正抵消烟酒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得不喝酒的场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能尽量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呢?
在喝酒前,一定要先吃点东西。空腹饮酒时,身体对酒精的吸收速度会很快,人很容易喝醉,而且对身体的伤害也更大。这时候,可以选择吃一些高脂肪、高蛋白或高碳水的食物,比如吃几片面包、喝杯牛奶,或者吃点肉类。这些食物进入胃里后,能延缓胃排空的速度,从而降低身体对酒精的吸收速度,减轻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喝酒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下子猛喝。酒精进入人体后,几分钟就会快速进入血液,30 - 120 分钟血液内的乙醇浓度就会达到峰值。如果喝酒速度太快,身体来不及代谢酒精,就很容易喝醉,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造成更大的负担。所以,喝酒时要尽量放慢速度,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处理酒精。
有些人喝酒时,喜欢把碳酸饮料和酒混在一起喝,或者多种酒混合着喝,觉得这样口感更好,不知不觉就会喝多。但其实,碳酸饮料中的气体会撑大胃部容积,加快酒精进入小肠的速度,给小肠带来伤害。而且多种酒混合,酒精的种类和含量变得更加复杂,对身体的危害也会更大。所以,喝酒时最好不要喝混合酒或掺碳酸饮料。
很多人酒后会选择喝浓茶来解酒,觉得这样能让自己快点清醒。但实际上,茶的主要成分是茶碱,浓茶里含有大量茶碱,这些茶碱会发挥利尿作用,导致身体缺水。而且,酒精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乙醛,喝浓茶会让未完全分解的乙醛过早进入肾脏,对肾脏功能造成伤害。所以,酒后千万不要喝浓茶解酒。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