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社区”“无废学校”“无废空港”……过去一年长宁区多了许多“无废细胞”,“无废城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如何建成这些“无废细胞”?怎样让更多人加入“无废”行动?“宁宁”带你一起回顾→
“无废细胞”是指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工作绩效突出的社会生产生活各类组成单元。“无废细胞”是践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促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2024年,长宁区扎实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工作,共建成“无废机关”“无废医院”“无废工厂”“无废校园”“无废快递网点”5个类型合计22个“无废细胞”,实现首轮“无废细胞”建设类型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长宁区的“无废”领域不断拓展,从“无废社区”到“无废卓越企业”、“无废空港”联盟、“危废最后一公里”联盟,“无废城市”建设的实践持续创新深化,取得多方面成果。
打造“无废社区”,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024年3月30日是“国际无废日”。为了传播“无废”理念、促进社区“无废”实践,“美丽长宁 无废先行”国际无废物日主题活动暨“我的无废倡议”视频征集活动启动在新华路街道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举办。“无废社区花园节”、花园主题市集、春季种植活动、“无废”午餐、春日游园会、“无废”小讲堂和“堆肥大作战”等活动为市民提供专业种植知识与优质的可持续好物,邀请社区居民探索全年龄友好的未来可持续无废低碳社区。
社区是践行“无废城市”理念的基础细胞,也是形成“无废城市”风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长宁区通过建立分类监督机制、优化分类投放环境、完善回收服务体系等举措,不断开展分类品质溯源,打造分类样板区域,营造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强化联合指导和属地责任落实,组织相关线上线下培训,强化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智能监管,在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上安装智能感知设备,持续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长宁区深化垃圾分类应用场景,助力生活垃圾分类应用场景实现智能识别和智能引导功能,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投放点智能化改造。重点打造了中山公园区域和上海动物园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示范效应的精细化分类公共场所;着力改善分类投放环境,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精品一类和二类居住区建设;大力推进“沪尚回收”可回收物回收服务公共平台的应用推广,推广成效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实施“装修垃圾不落地”新模式,优化装修垃圾的投放、收集、清运处理流程,进一步提高装修垃圾收运管理精细化水平。垃圾分类得到了广大居民和商户、企业的欢迎,逐渐成为低碳绿色生活新风尚。
“无废”也日渐成为拉近邻里关系新的话题。新华社区以“3+1+N”的场景营造为目标,通过街道引领,社会组织、社区伙伴和居民区共同打造“新华·零废弃社区”,通过“零废弃”社区花园、“零废弃”办公园区、闲置物品回收再生,绿化堆肥反哺绿植等多种形式营造“无废社区”,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其他社区也积极探索“无废”实践,相继涌现出各类可回收物跳蚤市场,开展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打卡、兑换活动。“无废”理念已逐渐成为“15分钟美好生活圈”的重要元素,构筑了邻里间的新纽带。
创建首批五大特色“无废细胞”,建设类型全覆盖
2024年的六五环境日,在区生态环境局主办的主题活动中,同仁医院、娄山中学等长宁22家单位被授牌“无废细胞”。
“无废医院”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采取措施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尽可能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全方位开展“无废医院”宣传、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倡导光盘行动、限制塑料制品使用、推行“135低碳出行”绿色生活方式、开发智能医废信息系统、打造后勤能源智慧监管平台、建立绿色采购制度、推行“无纸化”办公等一系列举措,上海市同仁医院成为全市首批“无废细胞”之一。此外,还有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等其他14家医疗机构被授牌区级“无废细胞”,在实现固废减量化、医废管理规范化的同时也是“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一次良好实践。
“无废工厂”是指用地集约化、用水节约化、产品设计绿色化、生产工艺洁净化、原料利用最大化、能源消耗低碳化、固体废物资源化、环境影响最小化,遵守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定期为员工提供绿色低碳和“无废”相关知识培训的环境友好型工厂。成功获评区级首批“无废细胞”之一的国药集团上海血液制品有限公司在危废管理上,启用危废库房视频监控系统和危废电子标签。通过积极探索智能化管理模式,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持续强化环保主体责任意识,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水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弃物较基准年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
“无废校园”是指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融入教学活动和校园管理,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实践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带动家庭、社区以及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上海市长宁区适存小学、上海市娄山中学、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是长宁区教育领域首批“无废细胞”之一。娄山中学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无废校园建设的效率和水平,同时把环保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在无废校园建设过程中为孩子们种下了生态环保、绿色无废的种子,为无废校园建设和生态环保小卫士的培养做出了良好示范。
“无废快递网点”是指通过倡导使用电子运单、可降解包装、可循环快递容器等措施,推行绿色物流和配送体系,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过程分类、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快递网点。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邮政支局从纸箱、胶带、塑料包装等消耗品入手,通过绿色包装袋(箱)或网点回收的免费循环快递箱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一字包装法”“十字包装法”“瘦身”胶带、电子运单等各种方法也在网点推广开来。
“无废机关”是指以绿色低碳和“无废”为理念,示范带头推行绿色办公,实施垃圾分类,节约能源资源,降低运行成本的党政机关,是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引领者。区生态环境局、周家桥街道积极践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街道在推行“绿色办公”“绿色食堂”“135低碳出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沪尚回收进机关”环保活动,在办公大楼增设了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统一收集可循环利用的快递包装供职工邮寄使用。
让“无废”成为卓越企业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责任的新名片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聚焦无废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的 “美丽长宁 我是行动者”生态环保主题活动开展,搭建了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行动的平台。
活动中,携程、博世、丹尼斯克、联合利华等“无废卓越企业”联盟的第一批27家成员单位共同发布了《长宁区“无废卓越企业”联盟公约》,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无废理念、开发无废产业、践行无废行动,让无废实践在长宁落地生根,带动引领长宁区其他相关企业推广复制。
现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无废空港”联盟宣读了《“无废城市”建设倡议书》。在虹桥机场地区,长宁区以航空服务业为载体组建了“无废空港联盟”。航空管理、航空服务、航空维修、航空食品、航空物流五大领域企业充分贯彻无废理念、开发无废产业、践行无废行动,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应双提升。
在小型医疗机构领域,长宁还成立了“危废最后一公里”联盟。为着力解决长宁区域内的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工作中长期面临的车辆通行困难、停车困难、收运频次低等问题,按照“平战结合、收集豁免、定时定点、全程可控”的原则,制定专项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分阶段逐步落实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定时定点、定人定车集中收运工作,打通“危废最后一公里”,保障城区环境安全。截至目前,辖区内所有小型医疗机构近300家均纳入“危废最后一公里”收运范围。
经过近三年的“无废城市”建设,长宁区固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两网融合点、站、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工业、生活、建筑、危险废物等各项固废管理规范有序,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无废生产、生活和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无废”典型案例不断涌现,“无废社区”“无废医院”“无废工厂”“无废学校”等一系列特色“无废细胞”和“无废卓越企业”联盟、“无废空港”联盟,将不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十四五”末全面完成“无废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区生态环境局将以已建成的“无废细胞”工作经验、优秀做法等为抓手,推进“无废酒店”“无废楼宇”等“无废细胞”建设。根据中心城区产业特点,逐步开展培育建设,让“无废细胞”渗透到生产、生活、消费各个领域,动员号召全社会建立无废理念、探索“无废”生产、倡导“无废”消费、践行“无废”办公,形成全民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资料来源于区生态环境局
撰稿:谭奕茂
编辑:竺嘉茹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