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老年人养护院组织的联欢活动上,84岁的王爷爷(左二)和89岁的段奶奶(右一)惊喜重逢,两位老人原来是老朋友。
养护院院长李丽(右)祝贺84岁的王爷爷重逢老友,王爷爷笑得十分开心。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淄博市博山区,岜山集团博山老年人养护院,院长李丽带领 17名护理部及行政后勤工作人员,一层楼一层楼,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给留院过年的452名老人拜年,他们为老人戴上大红色的围脖,拱手祝福。
正月初一,李丽(右二)和同事一起给91岁的温爷爷(右四)拜年,温爷爷给每个人都发了糖果。
“(正月)初六就立春了,过了年,咱又多活了一岁!”李丽大声对卧床的失能老人说,有的老人使劲点头笑一笑,有的老人发出含混不清的呼呼声,有的老人努力转脸看向她,即使老人没有明显反应,李丽也会握住老人的手,轻轻地摇着跟老人说话。
对于失能老人,李丽平时定期重点查房,养护院会以抽查等方式督促护工主动跟这些老人交流互动。“失能老人卧床无法活动,更需要别人跟他说话。”李丽说,身、心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管给老人喂饭,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在混吃等死。每一句安慰的话语,一次温柔的触碰,对老人都是一次正向的鼓励,能增加他们生活的“小确幸”。
护士准备为88岁的李奶奶作治疗,老人十分紧张,李丽轻声安慰她,为老人捏腿,缓解老人的情绪。
李丽之前在岜山集团所属医院从事护理工作30年,任手术室护士8年,护士长22年,2023年被调到养护院任院长。对于护理老人,她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李丽说,随着老年人体力和智力的衰减,会变成“老小孩”最后变成“老婴儿”,他们更需要沟通呵护,需要文化娱乐,需要被承认被肯定。应该顺其自然引导鼓励,让老人成为活泼、欢乐的“老小孩”。
博山老年人养护院用“舅舅家”“姥姥家”等富有人情味的标牌取代了“702号病房”之类的标牌,从细节上营造温馨环境。
养护院书画区,李丽向老人请教如何练书法,身旁大厅立柱墙壁上有卡通装饰画。
依托岜山集团的医疗资源,养护院近年着力推进包括药膳调理、无陪医养、健康查体、文化娱乐等七项内容的“七星服务”,其中文化娱乐是重头戏。近两年,博山老年人养护院已在1楼2楼大厅建成投用九个文化娱乐活动区:益智区、怀旧区、球技区、棋牌区、面点区、书画区、阅览区、茶艺区、康复训练区,总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老人们有充足空间下棋打牌、读书写字、唱歌跳舞。只看他们的高兴劲,会感觉这里更像个幼儿园。
文化娱乐活动区,养护院工作人员和老人一起跳健身舞,坐轮椅的老人拿着手机拍摄。
养护院每月组织老人的集体生日会,还有各种节庆日活动,元旦、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中秋、国庆……就是五一、五四这种职工过的节日也要带着老人一起载歌载舞。养护院的户外活动丰富多样,即使在冬季,也会根据天气情况组织老人围炉煮茶,烤花生烤地瓜或者拍球比赛。卧床的老人,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护工也会分批把他们推出来一起看风景晒太阳。
博山老年人养护院“围炉煮茶”活动现场,88岁的蒋爷爷用手指轻点李丽的额头,夸她点子真多。
航拍中的“围炉煮茶”活动现场。
养护院工作人员为老人们烤红薯、山药豆。
坐轮椅的老人排成“L”队型,与养护员工作人员做推球运动。
下午的户外活动结束了,卧床的赵奶奶舍不得回去,李丽陪她看养护院的花园,介绍卡通兔玩偶。
“穆爷爷,认识月月了吧,月月已经认识穆爷爷了。”冬季的阳光照进房间,李丽抱来一条名叫月月的小狗,96岁的穆爷爷轻轻揽过月月,保护幼小动物的本能让他的反应主动起来。为了老人们的身心健康,养护院工作做足、细节拉满,不断完善。从2024年1月开始,他们启动了“宠物疗法”,对认知障碍等病症的半失能老人进行专项康复治疗,除了小狗月月,养护院还入职了兔子、鹦鹉、热带鱼等“员工”,家属看到原本已经“糊涂”到见了子女都没反应的老人能主动照顾小动物,惊喜感动,连声致谢。
96岁的穆爷爷小心翼翼地揽着小狗月月,接受“宠物疗法”。
“丽丽来了,孩子们都来了,来吃糖来吃糖。” 正月初一拜年时,91岁的温爷爷看到李丽他们来了,高兴地给大家分糖果,温爷爷是淄博市一所中学的退休教师,已入住养护院1年了,91岁的他依然是腿脚利索、说话流利。大家一起聊起养护院近来拿到两个“冠军”:
第一,去年年底被相关部门评为五级养老机构,是淄博市唯一一家五级养老机构。第二,目前院里有460位老人,是养护院成立以来最多的。其中博山区以外的老人占比达38%,他们来自北京、上海、云南、四川等多个省市及省内的济南、菏泽等地。
大家边说边笑,把温爷爷分的糖吃到嘴里,感觉格外地甜。
养护院一楼大厅的“鲜花蝴蝶打卡区”,来看望老人的家属邀请李丽(右二)一起拍合影。
大众新闻记者 卢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