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

(大年初七)

石竹山景区内热闹非凡

游客如织

迎来又一波客流高峰

2月4日,由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福清市文化馆、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石竹山风景区管委会承办的“清新福建·共享非遗怡暖冬”福清市非遗进景区展演活动在石竹山景区举行。


当天下午

在石竹山景区进山大门前

游客市民们早早就等候着


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响起

英歌舞队伍应声而出

舞者们身着明艳服饰

舞步整齐



表演开始,舞者们用力挥棒,鼓点棒声交织;马步弓步交错变换,利落辗转;精准对打时,旋槌与击槌相互呼应。他们将节奏、力量、技艺完美相融,尽显潮汕人民的坚毅刚强、乐观豪迈。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英歌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广东潮汕地区,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融合戏剧、舞蹈、武术等多元元素,是潮汕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表演多以梁山好汉故事为背景,舞者借刚劲动作、独特编排和特色服饰,展现潮汕人民勇敢积极的精神风貌,每逢重大节日庆典,英歌舞都是必备节目,深受当地人喜爱。



紧随其后亮相的是“中华第一幡” 建瓯挑幡,十米高的粗壮毛竹幡杆直立,顶端幡旗随风飘动。


建瓯挑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福建建瓯,距今超300年历史。相传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相关,当年建瓯的青壮年将士凯旋后,将带回的军旗置于长竿挥舞,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挑幡活动。建瓯挑幡选用当地盛产的大毛竹制作,全幡长10余米,重约20公斤,曾于2011年列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号称“中华第一幡”


激昂音乐响起,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登场,他们双手紧握幡杆底部,齐声发力挑起,稳稳扛在肩头。


紧接着

表演者们开始大秀高难度动作

时而将幡杆扛在肩

时而精准顶在头

甚至用鼻子、牙齿支撑

动作干脆利落

令人惊叹


团队协作表演同样精彩,表演者们分组手持幡杆,相互之间精准传递,配合默契,整齐划一地做出各种动作,场面十分震撼。现场观众欢呼不断,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这精彩瞬间。



“现在来到景区不仅能欣赏美丽的风景,还能看到这么棒的非遗表演,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类的非遗表演活动。”

现场一位市民激动地说道。

石竹山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周泽胜表示,非遗活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为景区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石竹山景区通过举办非遗进景区活动,让更多游客赏民俗、品年味,欢度中国年。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在利桥古街,同样上演了英歌舞和建瓯挑幡的非遗表演。此外,福清新厝伡鼓舞展演也在此精彩亮相。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热情洋溢的表演不时引得观众连连喝彩,为古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侯世飞/摄

错过表演的小伙伴们

不要担心

非遗进景区活动

精彩不停歇


石竹山风景区

2月5日下午15:30

汕英歌舞展演、建瓯挑幡展演

利桥古街

2月5日晚上19:00

潮汕英歌舞展演、建瓯挑幡展演

2月5日晚上19:00

福清新厝海族舞展演











文 方宇 图 周徵 林鑫 陈文凡

编辑 林佳 方宇

审核 张晨 谢雄

监制 吴凌 峰 陈宏

发现城市管理问题

拍照上传举报

一键直达“融壹拍”小程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