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以反身,困以遂志。——王阳明《赠刘侍御二首》

王阳明曾写信开导朋友刘侍御,遇到挫折时要躬身自省,处于困境时要更加坚定从前的志向,初心不改。

“蹇以反身,困以遂志。”这句话也解释了,如何如何坚定志向。方法只有这一个:向内求取——坚持下来的力量。



人的一生高峰少低谷多,挫折、困境随时都会站在你的面前。

遇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一想就通;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疯。

在王阳明心学中,按照心外无物的理论,每个人在遇事格物时,要在内心完成。

王阳明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日课21天》的作者度阴山提到,“向内求”,便是遇到任何事只要咨询内心,询问内心良知的声音。想要听到良知的声音,便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关于“向内求”的名人故事有很多。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泰戈尔说:“指责别人最为容易,而认识自己最难。”

海明威:“人虽可遭毁灭,却绝不能被打败。”

雨果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唐代高僧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方能自在,向内探索,灵魂丰盈。”

曾国藩:“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王阳明说:“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这句话讲的是,理在心中,也就证明了行在知中。

有了行为、行动,知才会存在。没有行存在的知不是知,正如风筝没了线就无法飞在风中。

风筝是我们观察到的心外之物,如果你想改变风筝在风中的方向,不是改动风筝本身的结构,而是调整风筝线,风筝线就如同人心,心变了,心外之物也就变了。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孩子很差劲,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好。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收拾一顿,而是看看孩子身上的问题,是不是自己身上也有。

有人比喻:一张打印纸上的字错了,我们不是要修改打印机,而是要修改打印文件中的文字。

这就是说,我们要发现根本,然后治根、治本。

很多人觉得内观这件事很麻烦,一时不容易出结论,每日内观自省似乎很困难。

其实,自省内观并非向领导汇报工作,不必找很多材料来写总结计划,利用碎片时间即可。

常见的向内求、自省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冥想与自我反思、记内省日记、做情绪管理、设定个人目标、自我接纳等。

所谓“人言不如自悔之真。”祝大家生活常自省,人生多精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