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假转瞬即逝,2025年春节旅游算是圆满收官,各地都热热闹闹过完了春节,不出所料,又是各个景区人满为患,又是高速公路大拥堵,又是天价餐饮住宿。当然,还有赚得盆满钵满的旅游产业,一片欣欣向荣。

如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作岗位,不少人一定悔不当初,用花大钱受大罪来形容刚过去的春节旅游或许再合适不过了。但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春节,你还是一样会奋不顾身的堵在出行的路上。

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这个时候怎能落后,虽然旅游数据还没最终落定,但可以预见的是必须可喜可贺。一片飘红的背后,拥堵、限流、投诉再度成为热词。

1月25日,一网友发布视频,爆料说有个女子在云南旅游时被导游强制消费,评论区一下子就炸了锅。这事儿啊,真是让人无语。

据媒体报道,该女子花了4000块钱跟团游昆明,一开始还挺顺利的,结果坐大巴去景点的时候,导游就原形毕露了。他拿着喇叭使劲大喊:“出来玩还不买东西,占便宜来了啊!”这不就是强买强卖吗?

导游还说:“买东西可是个高度问题。你们都不花钱,我怎么带你们好好玩?都不花钱购物,我的高额提成从哪来?”言外之意就是,大家得懂事点,得花钱购物,不然他就没法带大家好好玩了。



这事儿还没完!当事女子又爆料了更多内幕。她说自己报的不是低价团,旅游合同上都写着呢(4000元),走的是昆大丽版流水线,就是多人拼成一个团一起玩。结果这趟云南游成了“购物消费”之旅,每到一个地方就换一个导游,游客就得在翡翠和黄龙玉购物店买东西。只要是涉及到玉,就没有便宜的,一次就得花千八百块钱。

到了跟团旅游的最后一站,女子和游客都没钱了,钱包都被掏空了,就没再消费。结果就有了网上传的那个视频,导游强制消费甚至威胁游客。

同样是大假期间,有一家五口在云南的旅行中却遭遇了不愉快的插曲。仅仅因为未购买一枚标价为5万元的手镯,他们竟被导游无情地赶下了大巴车,这一事件迅速激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一个春节下来,该类强制消费的投诉多如牛毛,处理结果我们也可以预见:1、吊销涉事旅行社执照;2、罚款。

于是,云南旅行社几乎被一棒子统统打死,从此云南再无团队游。





除了强制消费,还有不少因拥堵而产生的问题。1月26日,云南丽江一游客发布视频称,因玉龙雪山景区突降大雪,几千人被堵在冰川索道乘车点,楼梯口、乘车通道挤满了人,却没有工作人员出面解释。



游客:下午3点排队下山,凌晨1点才返回酒店。

同样的游客滞留,在西双版纳,大理等不少景区也持续发生。

此外,不少游客反映,春节大假期间,大量自驾游客的到来,给当地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管丽江古城还是大理古城,停车难、难停车都成了问题。各大酒店停车场爆满,甚至各大小区临时停车店也满位,停车费用漫天喊价,一晚甚至高达数百元。此外,酒店住宿也是坐地起价,从原来的一二百疯涨至五六百元甚至一千元左右。

众多的投诉,甚至让小某书上关于云南旅游最热的帖居然是——云南旅游如何维权!更有甚者,出现了所谓的“退费”帖。





可想而知,当下的云南旅游,尤其是大假旅游烂到了什么程度。这不只是市场烂、口碑烂,更是带动着整个云南旅游市场一起摆烂。好像在说,反正都不缺游客,你能拿我怎样?

其实,平心而论,今年春节大假的旅游投诉比起往年还算是比较少的了,但是云南旅游似乎已经进入了怪圈,无论怎样收费都是宰客,无论怎样服务都是强制,无论怎样预警,还是被挤爆、投诉。一刀切的严管之下,衍生出的是更多的老鼠屎,摆着大不了抓到就死的心态,干一票就赚一票,反而连累了不少良心商家。至此,良心商家只有也变成老鼠屎,不然必死在这不正当的竞争环境之下。

这样的例子不少,一个地方的苹果好,能赚钱,于是周边好的坏的苹果都来充当好苹果赚钱,于是,好苹果口碑臭了,就再也没有好苹果了。

当然,春节大假体验感越来越差,原因多元,绝不应该只怪旅游产业链、怪旅游管理部门,而是应该想想是不是在源头上——大假促旅游消费,就扼杀了旅游本身的意义?

文章《有多少人在假装旅行》,提到了一种农业文明心态旅行:

炫耀自己去过的国家、城市、景点数量(就像文章开头例子一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尽可能赶路增加签到数量,旅行计划满的像在跨国送快递;不注重体验感,吃住行都对付,但是很重视尽量拍照打卡数量,把旅行拍照当做种地的收成,越多数量越赚。旅行结束后,真心觉得比日常工作还赶还累还枯燥。



很多人在走着这套农业旅游流程,通过朋友圈、抖音、小红书刷屏发照,点赞越多,旅行越有价值,他越开心。

你以为旅行的意义是取悦自己,却把旅途的开心交给了别人去打分,点赞少了,自己就不开心,旅程就没价值。

让旅程没意义的,不是取悦不了自己,是你从来没用心去体验过旅途的点点滴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