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老虎狮子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观察一番,就会发现,哪怕是过春节,在推杯换盏的宴席之中,也有人摆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或者特别安静,让人很容易忽视。

喜欢独来独往,也不爱说话的人,就算天天在走亲访友中,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样子,值得敬佩。



01

有一种人,迅速斩断人情世故,投入新年的计划。

在生活中,有一个新的词语,叫“假期综合征”。

就是一个人一段时间都处于放松的状态,然后忽然去上班,表现出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上班的时候,往往会有情绪,或者各种疲惫感,工作效率很低。

过年,持续七八天假期,还陪同亲友吃吃喝喝,沉浸在轻松,愉悦氛围里。不知不觉就有了懒惰的惯性思维。

总有一部分人,为了多几次相聚,还特意向单位请假。

那些厉害的人,可以随时斩断人情世故。

比方说,今天晚上,很多亲戚一起聚会,说第二天再邀约,去某个亲戚家,再聚。大家都同意,信誓旦旦的样子。

他却一声不吭,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只是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去上班了,头也不回。

他知道,人活在虚情之中,是不会有出息的。很多的亲戚交往,是表面上的友好。真正的事业,还是靠自己去打拼。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能够活下来的,不是那些最强壮,最聪明的物种,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

从年味,到上班,谁能尽快进入角色,谁在新年里,就快人一步。

外出打工的人,若是没有尽早联系好工厂,过了正月才出发,也许到处人满为患,这找工作很是犯难。

创业的人,没有谋划,来年一开始就一团糟,无法推进。

就是种地的人,也要适度赶在节气之前,过了节气,就难免减产。

生活是一个碎片,加一个碎片组成,每个碎片不叠加,人就活得清醒,干事没有磕磕碰碰,不存在人情障碍。



02

有一种人,在外混得不错,又难免曲高和寡,只好沉默。

这年头,看到开豪车的,不一定是富人,也许是一个“负翁”;或者在一个租车回来的人。

看到搭公交的人,也不要小看了。也许是存款几十万的人。

开三轮的,也有可能是一个农场主,有几十个雇工。

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越是混得好的人,过年回老家,越是低调。

一方面,他在社会的高层,看到很多的问题,有很多想法。但是周围的人不会懂得。毕竟,十楼和一楼的人,看到的风景不同。

既然大家不懂得自己,索性就什么都不说。听到大家谈论一些低端的话题,也只是笑一笑,不去反驳。

一方面,他不希望自己的事业,太多的亲戚来打扰。保持低调,甚至装穷,就好了。

鬼谷子说:“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

北宋的苏轼,被贬惠州的第一个春节。就有惠州太守詹范一行人带酒,前来聚会。

“狂生来索酒,一举辄数升。浩歌出门去,我亦归瞢腾。”

到了第二个春节,苏轼的家里就冷清多了。他在文章中描述:“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到正月初五,他和儿子一起到附近游玩,免得待客。

谈到不待客的原因,儿子苏过这样回答:“但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

诚然,人与人的悲欢是不通的。不同层次的人,混在一起,话不投机半句多。这还不如沉默,慢慢疏离。

回到当今社会,在外混的人人,谈管理、技术,而亲戚们谈赶鸭子、种豆子。这明显是尬聊。就导致了很多人,寡言少语的在一边,不驳面子就行了。



03

有一种人,看透了人情冷暖,再也不愿随波逐流。

战国时的俞伯牙,担任晋国的外交官,音乐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每次抚琴,都有一大批的人鼓掌。但是他却很难受,因为这些人都是趋炎附势,不是听琴的人。

唯有樵夫钟子期,能够知道他的心灵深处,想了什么。

钟子期过世后,俞伯牙把琴摔了,从此不再弹琴。

俞伯牙说:“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别看你身边的人很多,看起来喜欢你的人,其实是“先敬罗衣后进入”;真正的高人,又不愿意拉你一把,和你喝一杯都显得不太耐烦。

慢慢就明白了,亲戚就是亲戚,在某些场合,会聚拢在一起的人。

人情的真相看透了,就再也不沉迷其中。应付式拜年,变成了一种常态。

过年的热闹仍旧在,但是不属于你。把热闹还给热闹,把清静还给自己,这就是过年最好的安排。

放假的日子,也就是家人相聚,灯火可亲。



04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台词:“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不依恋笼中的安逸,而一心向往笼外的自由。”

作为独来独往,不想说话的人,不是故意抵触这个社会,而是主动被热闹的场面边缘化,追求更真实的自己。

成功了,不要到处喧哗;失败了,不要遇人就叫苦;决定了,不想拉谁一起走。

虽然身在江湖,也常常身不由己,但终究鼓起勇气,从江湖抽身而退。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