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来自香港的多所高校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机构,内地大学也陆续把研究机构开到港澳地区,内地与港澳的双向奔赴,为中国高等教育突破资源、人才的瓶颈提供了新契机。
2024年,有着“全球最国际化大学”美誉的香港城市大学与大湾区达成合作,成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被认为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教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港城大在内地的影响力,完善了大湾区高等教育的空间布局。该校设置健康一体化、智慧城市、新材料与能源、生命科学与技术4大前沿交叉学术领域,培育高端人才,满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而大湾区和港城大又反过来向港城莞提供资源与平台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松山湖科学城启用后,汇聚了诸多国家级科研设施,如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及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同时也是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的聚集地,它们作为港城莞的“好邻居”,将为港城莞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提供可靠助力。
另一方面,港城大则为港城莞提供了办学资源上的支持。港城大现有的5个学科中有5个全部进入世界前30,通过引入港城大“世界一流优质教育资源”,直接提高港城莞办学起点;港城莞专业课程830%的师资力量源自香港城市大学;港城莞本科生毕业后将获得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将获得由香港城市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部分成绩优秀者可保送港城大,攻读硕士或博士。以一流的教学质量赋予毕业生面向世界名校、高薪岗位的竞争力。
作为一片充满机遇的“热土”,大湾区不仅能吸引来名校与优质岗位,也能为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开辟空间。港城莞引入HK Tech 300创新创业大赛,旨在鼓励本科生利用学校平台自主创业,目前由港城大投入6亿港元,为学生的初创公司提供跨境孵化、科技赋能、投资机会等支持,优质项目还有机会优先获得国际投资机构的金融助力。
当然,也有不少考生想通过名校加持前往香港发展,这一需求同样得到港城莞重点考虑。
目前,内陆毕业生主要通过“高才通”等人才引进计划进入香港,但该计划仅限内地部分985高校,报考难度相当大。
相比之下,港城莞更加“简单直接”,该校直接采用高考统招的方式招生,省去了复杂的手续流程。本科期间,学生不仅有赴港交流交换、保送港校硕博等机会,毕业生可凭港城莞毕业证书申请为期两年的IANG签证,有机会前往香港工作,符合一定条件者后期如有需要也可以申请香港永居身份证,享受香港福利和政策支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发展,内地与香港的联系必然更加紧密,香港高校的陆续加入,无疑将助力我国的育人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无论同学们想要尝试不一样的教育资源,还是有意前往香港发展,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都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