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廖薇
这个寒假,山东大学803支小分队从学校出发,奔赴高中母校,展开寒假母校回访活动,2023级本科生卢泽成便是其中的一员。山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大三年级的小刘则在寒假第二天便一头扎进了考研集训营……
2025寒假已经过半,你的寒假是怎样度过的?又解锁了哪些新技能?近日,记者对驻鲁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访。
高中母校回访,将大学体验带给学弟学妹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23级本科生卢泽成高中毕业于青岛市即墨二中。1月12日,卢泽成重返母校,为学弟学妹介绍学习经验、报考经验,以及大学就读体验。
卢泽成在母校即墨二中为学弟学妹做经验分享
山东大学2025年寒假优秀学子母校回访活动启动仪式,本科生院院长、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高瑞为学生代表授旗
记者了解到,这个寒假,山东大学6423名同学组成了803支小分队,奔赴全国31个省份多所中学,开展“相约山大·励志启航”母校回访活动。
寒假期间,中国海洋大学也通过“百川计划”组织优秀学子进行母校回访。截至2025年1月30日,中国海洋大学已有81支队伍前往高中母校宣讲,覆盖23个省份96所学校,开展宣讲143场。
这个寒假,山东农业大学组织了4035名同学奔赴全国28个省份的907所中学,开展母校回访活动。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组织了“感恩母校行”活动,共有1500余名同学参加。
记者了解到,优秀大学生回访高中母校,已经成为大学与中学双向奔赴的品牌活动。优秀学子回访母校,介绍学习经验、报考经验和大学学习体验,对高中学校而言,是对生涯规划指导的有益补充;对高校而言,则是加强了大学与高中的沟通,为高校争取优质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大学生而言,也是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学生们加深了对所在大学的了解和认同,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一放假,便一头扎进考研辅导班
距离2026年考研还有近一年时间,已经有一批“准考研生”忙碌起来。他们当中不少人一放寒假便“扎”进了考研辅导班,开始备战2026年研考。
“我们这个专业想找到好工作,最好是考研,在这方面我有紧迫感。”1月16日,记者在一家考研机构见到了山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大三学生小刘。小刘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放假比较早,一放假他便一头扎进了考研辅导班。“我的目标比较明确,也没啥犹豫。”
与小刘一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大三学生小王也早早把自己“钉”在了考研辅导班。“想提前了解一下如何备考,以便后续尽早进入复习状态。”
记者了解到,寒假期间,多家考研机构组织了考研集训营。尽管收费不菲,还是有许多大学生成为拥趸。送孩子到一家考研机构的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在孩子备战考研方面,他们不懂,也帮不上什么忙,希望找到专业的机构帮助规划指导。“还是希望孩子本科毕业之后能继续深造,家里也不着急让他早早出来工作。”
利用寒假提升专业技能
除考研辅导之外,专业技能的提升也成了不少大学生的寒假选择。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的小杨利用寒假时间钻研了绘画软件,“因为下学期课程里有数字绘画创作,提前熟悉一下软件操作,到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山东大学历史与考古学院的小张一直对旧石器时代和秦汉时期的考古很感兴趣。寒假期间,她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线上学术资源库,阅读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秦汉考古》等经典专著,拓宽了知识面。“我选择了这个方向的老师作为学业导师,他经常鼓励我多钻研,说不定还能发现新的研究视角。”
寒假期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的小于每天进行2.5-3小时的100米专项训练,包括速度训练、技术训练和抗阻训练。“我梦想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为以后培养田径人才打基础。教练也一直陪着我,给我制定科学训练计划。”
此外,课题研究、竞赛准备、英语学习等也成为大学生的热门选择。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小路告诉记者,学院组织寒假课题研究,她报了名,“现在正收集资料,打算寒假深入分析数据,写研究报告,感觉还挺有趣的。”
而在技能培养方面,除专业技能之外,不少同学将学车作为自己的寒假任务,他们将掌握驾驶技能视为未来生活的必备能力。也有的同学在学习新媒体技能,比如摄影、航拍、视频剪辑等。希望这些技能能够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此外,高校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社区志愿服务、支教、专业机构实习等,为学生搭建了多种实践平台。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