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国际学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贵、自由、轻松、上世界名校。在很多人眼里,国际学校的学生总是充满着一种令人羡慕的松弛感,好像他们不用背负太大的学业压力,每天就是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轻松自在地成长,到了高考季就开始晒名校录取offer。
但是最近阿Mo发现,国际学校在这两年好像越来越偏向公办化了!原本以开放、自由、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为特点的国际学校,开始越来越多地融入国内教育的一些元素。
不仅公立国际班的数量在增加,就连原汁原味的国际学校也开始卷起了学术、磕起了数理化、办起了补课,以及越来越多的各种测评考试……
小孩哥小孩姐们一度发出质疑:确定我上的是国际学校而不是公办学校吗?
那么,这股公办化浪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家长又是否会买账?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了解更多,可以私聊阿Mo,一对一咨询。(可加V:amoshuojiaoyu)
公立国际班“卷土重来”,
国际学校被吓得抖三抖?
不知大家伙发现了没有,近年来公立学校加入国际赛道办学的现象愈发普遍了。据新学说统计,2022年国内一共增加了17所公立国际部(班)、2023年21所、2024年27所!也就是说,公立国际部(班)又开始卷土重来了。
我们可以先看一些具体的地区数据。在北京,有很多知名的公立高中都设立了国际部,像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等,每年吸引着大量学生报考,招生规模持续扩大。
另外,2024年北京还新增了3所公立国际部,包括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华学校国际部、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国际部。
还有深圳,其实深圳的公立国际部在2015年被叫停之后,数量一直不多,深中、深高级、深外本部的国际班,门槛太高,很多孩子可望不可及!
但是这两年深圳公立学校的国际班好似又有了复兴的苗头,例如龙城高级中学、南外高级中学2023年开班,深中高中园、深高级高中园2024年秋季开班,比以前,每年又多出了几百个公立国际班学位。
一直以来,公立国际部都是家长眼中的“香馍馍”。相较于民办国际学校动辄每年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费,公立国际班的收费显得格外亲民,看上表的学费参考就知道了,用最实惠的价格去读最贵的国际课程,除了享受雄厚的师资,还能和一群中考学霸当同班同学,最后美美上世界名校,搁谁谁不心动!
当然了,公立国际部要是崛起了的话,民办国际学校往后的日子可能就得遭殃了!如果是深国交、贝赛思这些实力大腕,也许还能抗衡一番,但是那些学费贵得要死、升学成绩不亮眼、并且还没什么特色的学校,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量优质生源、甚至是生源被“截留”了。
并且,按照现在的教育政策发展来看,这两年公立国际部只会越开越多,留给国际学校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贝赛思式学校”不断扩张,
学生还能有松弛感吗??
自2015年贝赛思踏入中国,在深圳蛇口开设第一所海外分校——深圳贝赛思国际学校起,便开启了它的 “开挂” 之旅。
深圳贝赛思国际学校
短短数年,其在国内的版图急剧扩张,截至目前,已在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武汉等多个城市扎根,拥有13所学校,且还有新校筹建的消息不断传出,这般扩张速度,在国际教育领域堪称一骑绝尘。
而贝赛思能迅猛崛起,成为众多家长和学生眼中的 “香饽饽”,原因之一就是它所打出的 “学术牌” 精准击中了家长们的心。贝赛思以严格的学术要求、超前的课程设置以及卓越的升学成绩,迅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教育市场站稳脚跟。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中国也开始出现更多卷学术的学校,在这类贝赛思式学校的疯狂扩张和垄断下,国际学校的学生们看似拥有令人艳羡的教育资源,实则被 “高压” 笼罩,松弛感荡然无存。
根据在读学生反馈,松弛感其实都是表象,和公立学校比起来,国际学校只是多了能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实际上大部分国际学校的孩子也在努力为梦校奋斗中。
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看似灵活多样,可这背后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各种国际课程的大纲要求、不同科目的作业形式和考试风格千差万别,每一项任务都不轻松。
而且,为了申请到世界顶尖的大学,学生们不仅要在学业成绩上保持优秀,还得在课外活动中脱颖而出。参加各类竞赛、投身公益项目、发展特长爱好……一天下来,日程被塞得满满当当,和大家想象中的悠闲根本不沾边。
再者,国际学校的社交环境也并非一帆风顺。这里汇聚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文化差异和观念碰撞中,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真挚的友谊,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可见,贝赛思式学校的发展,并不是轻松教育的避风港,而是另一场竞争的修罗场。对于学生来说,会过早地丢失掉自己身上的松弛感;对于国际教育来说,其实也并不利于其良性发展。
但为什么国际学校的学生总是看起来很快乐很自由?其实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他们的想法被尊重被肯定,他们的学习动力被激发,思维被开化,种种原因加起来才变成了具象化的开心快乐。
家长择校更加务实,
特色+实力才是王道!
在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国际学校择校方面变得更加务实,不再盲目追求五花八门的教育理念,而是将目光聚焦在学费、升学等关键因素上。
随着物价上涨、教育成本增加以及学校对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的持续投入,国际学校的学费越来越贵。以深圳为例,哈罗、贝赛思、蛇口国际、爱文、曼校等这些学校,最高学费均已突破30万,且仍有涨价趋势。
面对高昂的学费,许多家长开始意识到,选择国际学校不能仅仅跟风,更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是孩子能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顺利升入世界名校也就罢了,但若是学费与所获得的教育质量、升学成果不成正比,家长们必然会对学校持观望态度。
对于新开的国际学校,家长们也越发谨慎,不敢再轻易 “试错”。在竞争激烈的升学环境下,家长们深知稳定且成熟的教育体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新办校尽管可能在教育理念上推陈出新,硬件设施上全面升级,但缺乏升学成绩、口碑积累等这些家长最关注的 “硬货”,家长们也是不会买账的。
相比之下,办学多年的老牌国际学校,凭借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优异升学表现、成熟的教学模式以及丰富的国际教育经验,能够给予家长更多的信心保障。家长们更倾向于选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 “成功案例” 的老牌学校。
所以说,那些仅有漂亮教学理念却难以落地的学校其实已经很难进入家长们的 “法眼”,真正能让家长们放心的,是那些既有鲜明特色,又具备雄厚实力的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领域刮起的这股“公办化”风潮,影响有好有坏。积极方面,有助于加强学术和数理化教学,使学生在这些基础学科上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未来在申请国外大学时,更具备竞争力。
而弊端在于,过于注重学术成绩、频繁的测评考试和学科竞赛,容易让学生陷入过度的 “内卷”,影响身心健康。
但也不得不说,国际学校公办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教育行业的格局,尤其是公立国际班数量的增加,对民办国际学校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为了能脱颖而出,民办校不得不进行创新和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件好事。
如果您有意向让孩子选择国际赛道升学,或是需要备考热门学校,但又无从下手,可私聊我一对一咨询,给您一些专业的帮助,直通名校招生官,匹配湾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主笔阿Mo,分享最新择校升学情报,深度解读学校及教育,为大家输出最实用、最及时的择校升学干货。
关于教育、择校、升学等,如果你有任何话题想讨论,可以小窗私聊,获取更多一手择校升学资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