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江汉平原东北部的湖北省最小的县——云梦县,它因云梦古泽而得名,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云梦县博物馆坐落于云梦县东城新区黄香大道与龙岗路交汇处,馆内展出的数千份珍贵的历史文物古件见证了云梦在中国历史上悠久辉煌的文明演变过程,以及千年秦楚交往史。



云梦县博物馆内的文物蕴含着丰富内涵,馆内收藏文物5000余件,目前已定级的国家一级文物18件,二、三级文物220多件。其中最负盛名,最具特色的一批馆藏文物是近半个世纪前出土的一千多枚“睡虎地秦简”。据了解,1975年,云梦睡虎地共出土秦简1155枚,残片80枚,约4万字。这些秦简以法律文书为主,是目前为止公布全文字数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秦简,对研究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史、官吏制度、农业生产、工商业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们也为后人研究战国末期至秦始皇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云梦县博物馆共有三层,一楼设有古泽风华的云梦古代文明展,依次展示了古泽晨曦、南土传奇、楚国别都、大秦重镇、江夏郡治等历史篇章;二楼有秦汉漆木器展、秦汉简牍展、沉浸式体验厅、书法研习室等展厅;三楼设有多功能厅、研习室、考古体验厅和屋顶花园。其中,云梦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国第一封家书、中华第一长文觚、华夏第一楼东汉陶楼。其中东汉陶楼是197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文物,从云梦周田村出土,该陶楼以泥质红陶制成,表面覆盖着一层较薄的青黄色釉料,它对研究、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云梦县博物馆二楼展厅不起眼的一处地方展示着馆内的四大镇馆之宝之一——中国第一封家书。据考证,这封家书出土于云梦睡虎地4号秦墓,是我国目前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家书。它是秦国士兵“黑夫”和“惊”兄弟之手,刻在木牍之上,全文共计500余字,这封家书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印记。以下是家书的部分内容: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内同……以衷,母力毋恙也?与从军,与黑夫居,皆毋恙也……”(木牍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向长兄“衷”与母亲问安;第二部分请求母亲给他们送钱和衣物;第三部分是“惊”对哥哥“衷”的叮嘱)。



据了解,云梦县博物馆二楼展厅还展示着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复件,该竹制简书于1975年出土,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属于国宝级文物。2024年11月4日左右,该竹简原件从湖北省博物馆运至云梦县博物馆展出,随后又运回至省博物馆内陈列。

大家如何评论,欢迎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