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聚焦于一件跨越千年、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物——瓯窑青瓷点彩牛形灯盏,它静静地躺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展厅内,以其独特的魅力,向我们诉说着1600多年前的故事。

这件牛形灯盏,出土于20世纪50年代的浙江温州东晋墓地,不仅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中的瑰宝。它的出现,不仅展示了东晋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更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美学的极致追求。灯盏整体造型生动有趣,前腿叉腰,后腿扎马步,仿佛一头憨态可掬的水牛,正以拟人化的直立姿态,向世人展示它的憨厚与可爱。这不仅仅是一件灯具,更像是一个穿越时空的表情包,让人忍俊不禁,感受到了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牛形灯盏的尺寸恰到好处,口径18.9厘米,高13.4厘米,既便于日常使用,又不失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结构巧妙,分为承盘、灯柱、把手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承载着匠人的智慧与匠心。承盘宽大,用于存放灯油,确保了照明的持久与稳定;灯柱笔直,可以方便地插入灯芯,点燃光明;而那把从灯柱顶端昂扬向上的弧形把手,则巧妙地连接在承盘边缘,既像牛的尾巴,又如同一位手持灯笼的旅人,随时准备照亮前行的道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件灯盏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实用的照明需求,更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蔡乃武的评价恰如其分:“烧制这件瓷器时,匠师并没有满足于纯功能的设计,而是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力,使牛和灯融为一体。”这种巧妙的融合,使得牛形灯盏既能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成为一盏优雅的台灯,又能轻松地提起把手,化身为一盏便携的“手电筒”,在夜晚为人们照亮归家的路。这样的设计,无不让人感叹古人卓越的智慧与审美。

釉色方面,牛形灯盏更是达到了瓯窑青瓷的巅峰。白中泛青的釉色,如同清晨的薄雾,清新而淡雅;冰裂纹细密而自然,如同时间的痕迹,记录着岁月的流转。灯盏的口鼻耳目刻画得惟妙惟肖,特别是双眼和口鼻部分,采用了当时盛行的褐色点彩装饰,使得整个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仿佛这头水牛正静静地注视着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牛形灯盏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六朝时期瓯窑生产工艺和艺术成就的代表。在那个科技尚未发达的年代,匠人们凭借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创造出了这样一件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灯具。它不仅反映了东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更展示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高超水平和独特魅力。

如今,当我们站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展厅内,凝视着这件跨越千年的牛形灯盏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与感慨。它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用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瓯窑青瓷点彩牛形灯盏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照亮了1600多年前的夜空,更照亮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之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