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由于气温较低,加上市民走亲访友、旅游出行增多,开放和创伤骨折的患者竟有不少,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
新民晚报记者节日期间走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发现,急诊骨科四个诊间全部开放,不断有患者来就诊。据初步统计,长假8天该院骨科急诊每天接诊量与平时接近,部分患者已于长假期间完成手术。
老年人髋部骨折增多
春节放假,路上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大多数工地停工,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创伤骨折患者?六院创伤骨科急诊值班医生介绍,春节期间增加最多的骨折患者是老年人。
六院急诊骨科诊室
80岁的王阿婆(化名)平时住养老院,身体还算硬朗,能自行散步和轻微活动。过年了,家人把她接回家团聚,本来是开心的事,不料第二天小辈陪她在小区走路时,遇到一处地不平,王阿婆不小心失去重心,一屁股坐倒在地,痛得站不起来。家人赶紧将她送到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经检查确认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长期在养老院生活,行走和活动的环境固定,在她适合的活动强度范围是可控和安全的,突然回到小区环境发生改变,容易发生意外。”医生告诉家属,建议老年人在环境突然改变后要先适应,再逐渐开始活动,预防摔倒和骨折。
六院创伤骨科医生在为骨折患者做手术
好在王阿婆受伤当天就住进了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病区,恰逢第二天是该院春节期间的手术开放日,经六院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她顺利接受了手术,第二天就能下地锻炼。虽然意外受伤打乱了一家人的过节计划,但经过快速救治,王阿婆长假结束前就已出院进行后续康复。记者了解到,也有一部分老人发生骨折后经评估可暂时不手术,予以石膏固定等初步处理,等过完年再来住院手术。
六院创伤骨科主任张伟告诉新民晚报记者,春节长假期间老年人骨折增多,尤其是髋部骨折,主要原因就是天冷穿衣多鞋子厚,老年人本身肌肉含量下降、身体协调性减弱,行走时失稳摔倒的概率就会增高。另外,过年期间走动增多,一部分平时不太动的老年人活动量突然增加,也容易发生意外。
高能运动要循序渐进
记者在该院急诊骨科诊室还见到另一类骨折常见人群——因运动受伤的中青年患者,包括平时忙于工作运动很少的职场人士、寒假快乐放飞的青少年学生,也有诸如滑雪等高能运动受伤后回到上海治疗的人群。这一类人假期突然运动,活动强度远超平时,从而增加了受伤的可能性。
42岁的李先生爱好滑雪,春节长假一开始就带上装备直奔外地某雪场,结果第一天就失控撞树,以手臂骨折收场,他在当地经临时固定后返沪治疗。
看着受伤的手臂,李先生后悔不已:“我滑雪很多年了,大多数高级道都能轻松驾驭。一般每年雪季刚开始,我会先从中级道甚至初级道慢慢适应,再上高级道。这一次长假人多,我就直接上了高级道,结果身体还没完全适应就发生意外了。”
医生说,平时很少运动的人参加剧烈和高强度运动时,建议提前适应、热身。对于滑雪等高能运动,新手一定不要冒进,最好能有教练指导;即使是高手,由于季节原因长时间没有运动,也要循序渐进。每年冬天都有滑雪高手甚至滑雪教练发生骨折,究其原因除了一部分是偶发意外之外,大多数还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
天冷更要预防跌倒和骨折
为满足住院和救治需求,以及应对长假后的就诊高峰,六院在长假中有两天开放日常手术。除骨科医生护士以外,麻醉科、手术室、ICU、消毒供应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部门都保持正常运行,保障患者救治。
创伤骨科医生在为一名骨折患者做手术
“节日里日常手术的开放,意味着除了原本大量值班在岗的工作人员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医护、管理、技术和工勤等人员放弃休息而奋战在一线。”张伟表示,创伤骨科的医护人员很少能休完整的春节长假,大家错峰休假是常态,甚至有员工长假期间连续在岗工作,守护患者健康。
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节后返工,上海本周又将迎来寒潮挑战,张伟提醒,老年人要注意预防摔倒和骨折的发生。除了髋部,老年人骨折较多的还有轻微摔伤导致的脊柱压缩骨折、手腕部骨折等。如不慎摔伤骨折,有条件应适时就诊,抓住时机积极治疗和康复;如果有骨质疏松症平日里也要及时治疗。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左妍
编辑:龚紫珺
编审: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