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王熠冉 2025-02-05 11:26:16

青岛市南区聚焦基层治理“微生态”,开展“强基层基础 到基层领干 为基层赋能”工程,系统打出了一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组合拳”,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两年多来,创新开展了“微心愿”“红色物业”“年轻干部‘四下基层’”等亮点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

“微心愿”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市南区不断探索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长效机制,创新构建“圆梦微心愿”党建工作机制,通过群众“许愿”、党组织“派单”、党员领单“圆梦”,有力提升了城市基层党建“微治理”水平。

“希望能有人帮助我家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来自林先生家的微心愿引起了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党委的重视。由于自身患多种病症,家庭有一定经济负担,林先生难以为性格内向的女儿提供课业上的指导。仰口路社区党委联合湛山街道社工站,广泛联系共建单位认领“微心愿”,最终链接青岛大学,招募4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提供功课辅导。

市南区按照“精准化、项目化”思路,确定服务对象,把“一老一小”、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列为重点群体,列出“微心愿”征集清单。明确界定机关党组织、在职党员、街道、社区4个层面责任主体,细化3大项12类职责任务,变“软约束”为“硬杠杠”。

市南区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解决一件事”升格到“解决一类事”,真正做到问需于民、服务为民。在全区扎实开展“点亮微心愿,服务大民生”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解法”,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群众提出“微心愿”,社区党委收集发布,在职党员、共建单位等认领“圆梦”,身边难题“及时解”,合力形成工作闭环,一个个“微心愿”点亮了“大民生”。

“红色物业”推动开放楼院“大物管”拓面提质

市南区作为青岛主城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较早,80%的居民小区都是开放式的老楼院,物业管理可谓是老大难。在此情形下,市南区于2024年启动“深化红色物业 共建幸福家园”三年攻坚行动,在青岛全市率先制定《党建引领业委会换届规程》。将党建“主轴”嵌入基层治理,以红色物业“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彰显“红”的特色,体现“治”的成效,真正打通党建引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充分发挥‘红色业委会’战斗堡垒作用,逐户上门、全面征求、充分听取居民对引进‘大物管’的意见建议,探讨落地方案,为‘党组织搭台、物管企业登台、居民自治唱戏’治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市南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苑文强介绍说。

以党建为引领,针对不同楼院具体情况,市南区探索出“党组织+商业化物管、居民自管、景社共管、区属企业嵌入服务”的“1+4”党建引领“大物管”模式,打造了湾仔小区、伏龙山片区、旌德支路一号等党建引领“大物管”先行示范点。如今,越来越多的开放式楼院从无人问、无人管的“老旧院子”,逐步焕新蝶变成为整洁有序、欣欣向荣的“楼院共同体”,探索出一条开放式楼院治理的破题之路。

以“四下基层”提质赋能年轻干部

市南区持续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分期分批选派35周岁以下、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社区一线脱产锻炼,推动广大年轻干部在基层火热实践中练就真功夫、锤炼硬本领。

给年轻干部加油补课。针对机关年轻干部经验不足、不接地气、不敢担事的成长短板,选派他们到社区实践锻炼,补上基层经历课,培养年轻干部在矛盾纠纷化解、信访事项稳控、突发事件处置中“吃吃苦”,给个人成长“加加油”。为基层工作赋能增效。充分把握社区差异化发展水平、特色化发展需求,按照能力相称、业务相关、专业相适的原则,合理配置实践干部资源,实现社区“需求侧”与干部“供给侧”的深度耦合。对部分治理难度大、基础相对薄弱的社区,还专门配备比较成熟的正科级干部挂职党委书记助理,给社区工作“添把柴”。帮区街联络牵线搭桥。实践干部在基层一线发挥“哨点”作用,把收集到的工作实情、民情民意、问题症结及时向派出单位汇报,新制定的政策文件、工作要求及时到一线宣传。对发现的一些“老大难”问题,邀请机关单位到社区“报到”,整合资源,在一线推动问题解决。文/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