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引导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提出到2030年儿童友好医院在上述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力争超过90%。
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不是一道量力而行的选答题,而是一道尽力而为的必答题。广泛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是儿童优先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对以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的积极响应,此举有助于提升优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解决儿童看病就医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儿童健康权益。
儿童友好医院建设,需要多维推进。看病就医体验好不好取决于诊疗是否安全、有效,也取决于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缴费、结果查询等环节是否便捷化、人性化。因此,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不仅要在提高诊疗能力上下功夫,也要在提升服务水平上花心思。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例,其建设既需打破“防”“治”科室分设格局,构建系统连续、防治结合的服务模式,又需从规划设计、门诊布局、病房设置、安全防护等角度对机构内部进行调整,以符合“1米高度看医院”的儿童视角。
儿童友好医院建设,需要部门协同。《意见》在就医空间友好、健康服务友好、工作机制友好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支持友好的具体建设内容,意在强调儿童友好医院建设重在内部优化,也重在外部支持,需要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工作。比如,《意见》提出,统筹考虑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推动儿科诊疗服务扩大供给和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医保部门支持医保基金运行平稳、符合调价启动条件的地区逐步优化儿科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儿科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特点和价值。
儿童友好医院建设,需要各有侧重。《意见》明确,儿童友好医院的建设主体是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等。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应当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差异化探索,以满足患儿家庭全方位、多层次的就医期待。例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可考虑将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儿科医疗、养育照护等相关服务进行整合,构建15分钟育儿服务圈;中医医院应考虑对中医诊疗特色突出、疗效确切的儿科疾病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进行诊疗。
今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应以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为契机,在对儿童友好理念的深刻理解和持续践行中,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赵星月(媒体人)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55RXSZX7】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