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许世友将军的极力推荐下,刘昌毅将军跟随他上了对越战场。
战斗打响后,我军气势猛如虎,万发炮弹齐射,场面十分壮观。众人见状也纷纷斗志昂扬,士气鼓舞。
然而,只有刘将军的脸色十分铁青。他直接找到参谋长,大声斥责道,他们这种打法根本没用,而且他们的上级也应该撤职!
战场上的态势明明一片大好,为何刘昌毅会提出质疑?
性情耿直的将军
说起刘昌毅将军,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与许世友有着很多的相似点。
两人都被称作“猛张飞”,都是从红四方面军走出来的骁将,而且性子都是一样的直爽豪迈。
虽然大家可能对他的名字不太熟悉,但他身上的传奇经历却一点也不比许世友少。
刘昌毅出生于革命老区湖北黄安,一家十几口全靠种地为生。他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到处做工,后来又学了裁缝帮家中糊口。
由于常年遭受地主阶级的压榨,导致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旧社会萌生了反抗的意识。
不久后,红四军来到他的家乡招兵。刘昌毅收到消息后,连忙从外地跑了回来,随后便带着十几个穷苦的老乡跑到了招兵处。
当时一起报名参军的人里,有两个人分别长了癞痢和麻子,负责人一开始不想收。
刘昌毅得知后,直接当众质问招兵的干部说,长了麻子为何不能当兵?他们有手有脚,照样能扛枪打仗,保家卫国!
负责人被批评得羞愧不已,随后便将几人全都收进了队伍。
因为这件事,让他在一众新兵里出了名。很多干部都认识了这个敢于“顶撞”上级,爱打抱不平的年轻战士。
当时陈赓刚调到红四军担任12师师长一职,手下正是缺干部的时候。
他听说了刘昌毅的事后,对他非常赏识,于是便在不久后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开始不断重用他。
刘昌毅也不负众望。在第一次参加战斗时,他就敢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只身冲向敌人的阵营,并活捉了两名俘虏。
经此一战,他的名声大震,不久后,他便被晋升为了连长。
1933年,随着我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国民党加紧了对我军进攻的脚步。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我军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反六路围攻”。
在长达半年的战斗中,刘昌毅始终担任着先锋和后卫的危险职责。他多次以身犯险,为大部队开路。
在万源保卫战中,他再一次带着战士们率先迎敌。战斗到最激烈时,他直接朝着敌人炮火最猛烈的地方冲去。
最后,他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进攻,掩护了大部队冲锋,而他自己却因为受伤过重晕了过去。
后来,医生抢救了数日,他都没能清醒过来。
到最后,他的气息已经微弱到察觉不到了,众人才强忍着悲痛的心情,打算将他下葬。
就在众人即将关上棺木的前一刻,他的警卫员突然拿出一把德制的“勃朗宁”手枪放在了他的手中,并说,这是连长生前最喜欢的枪,让他跟着连长去吧。
岂料,双眼紧闭的刘昌毅摸到枪后,手指竟然动了动。
众人大惊,连忙将他抬了出来。在大家一番细心的照料下,他竟“奇迹般”地清醒了。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经过此事后,刘昌毅在战场上便愈战愈猛,成为了让敌人闻风丧胆般的存在。
光明磊落的将军
除了在战场上的骁勇善战外,他还有着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任何与他交过手的敌人无不称赞他光明磊落。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侦察科科长,奉命前往山西榆武公路组织一场伏击战。
在他出色的指挥下,我军成功歼灭了日军一个精锐师以及一个军官视察团,收获颇丰。
当时我军的战利品中最有名的是一门重型火炮,据说是日本“天皇”所赠。
而我军缴获这门炮后,不管是从武力上,还是从精神上,都对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当时日军曾三次派人送信,表示愿意用其他物资交换此炮。
见到敌人如此低声下气,众人仿佛都出了口恶气。有人提议将炮毁掉,气一气敌人,毕竟敌人做的恶事比这严重多了。
但刘昌毅却认为,这种行为不是男子汉大丈夫所为,战场上的较量就应该光明正大地较量。
于是他派人给日军传话,表示如果他们能在战场上赢了他,那他甘愿归还。若是赢不了他,那一切都免谈。
当时刘昌毅已经在山西打出了名声。日军收到他的回信后,既对他的邀战感到畏惧,又对他光明磊落的作风感到敬佩。
后来,只要在他庇护的地界,敌人再也不敢轻易冒犯。即使抓到俘虏,只要听说是刘昌毅的手下,他们也会乖乖将人送回去。
甚至到了后来,两军已经形成了只在战场上正面较量的默契。百姓们也在艰苦的抗日年代得到了一丝喘息的余地。
一生为国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被任命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旅长。
中原大战开始后,他担任前卫,负责为大部队打通道路。
当时形势异常惊险,面对数十万的敌军,刘昌毅将生死置之度外,直接率部冲到了最前面。
经过一番恶战后,敌人突然集中火力,朝着他的方向猛攻。最后他的下巴被嵌入了十几枚弹片,牙齿也全部打落。
周总理来前线视察时,正好发现他还躺在担架上指挥,便坚持要将他送到医院。
但刘昌毅却始终不愿下前线。
周总理无奈,只好命人火速从武汉运输药品以及医疗器械,请人给刘昌毅做手术。
在总理的悉心关照下,他才终于转危为安。
当时大家都知道,敌人已经盯上了刘昌毅。于是在他带着独立旅,去开辟鄂西北根据地时,众人都劝他,要避敌锋芒。
结果刘昌毅却还是哪里危险往哪里冲。他说:包袱总要有人背,他背得越重,军区和其他部队的包袱就越轻。以他之少数换取全局的优势,非常值得。
就这样,他义无反顾地在鄂西与敌人交战着。
他以一己之力将敌人重兵全都吸引到自己身上,为大部队赢得了大量休养生息的时间。
也正是因为他这种不畏生死,一心为国的精神,让他得到了一众老将的敬佩与赏识。
后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许世友立即向中央请示,将他调到自己身边,担任前线指挥。
老当益壮的刘昌毅二话不说,立马奔赴了前线。
其实当时不管是从作战经验,还是从军事力量来说,我军都是要优于越军的。
这就导致很多老将失去了戒心,不再专注于战术方法,只是一味地追求速战速决。
战斗打响后,我军便万炮齐发,在声势上便给了敌人一个“下马威”。炮击持续了半个小时。
众人见敌人果然不敢再冒头,纷纷欢腾起来。
结果,就在这时,刘昌毅直接气冲冲地叫来了参谋长周德礼,将他训斥了一顿,并命令他立即停止射击。
周德礼很是为难,因为炮击的命令是上级下发的。
刘昌毅却怒道,就算是领导的命令也要停。现在部队净放空炮,根本起不到战斗作用,就算是上级也该撤职。
其实他说的不过是气话,他的本意也只是想让战士们不要再浪费炮弹。敌人的阵地在深山上,都是山洞,我军一炮下去,敌人就躲起来了。
况且,我军正在前进,炮弹很容易会误伤自己人。
在刘昌毅的劝说下,众人也意识到了此举的不妥,于是立即改变了战术。
后来,在刘昌毅将军卓越的指挥下,我军成功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988年,将军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是党和国家对他一生功绩的至高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