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入口狭窄,长度没超过3米,宽度不足2米的洞,正常都没办法站在里面伸直腰,这就是老山战场常见的猫耳洞,可杨启良就在这样的洞里足足守了一年。
1983年,刚刚参军的杨启良,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信念,来到对战越南的前线。此时,越战没有79年那样大的声势,越南时时骚扰我边境地区,战斗时常在胶着状态。
杨启良到前线后,接到命令,占领116高地,他领着12人小队,向目标接近。
越军在占领116高地以后,不仅架起机关枪,还修筑了一系列的防卫设施,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网。
小队的任务就是突破越军防线,杨启良把12人分成三个小队,互为依仗,同时向越军阵地开火。
激烈交锋后,小队摧毁了越军两个火力阵地,击毙六人,越军的反应速度很快,迅速拉起第二层防御网,双方迅速进入僵持不下的阶段。
两轮交锋过后,杨启良这边有一定伤亡,有几位已经丧失战斗能力,杨启良带着队员们勉力支撑。
幸好,马上有增援从别的方向赶来,减轻了杨启良小队的压力,他带着几个队员来到一处地方,暂时隐蔽起来。
待到增援部队冲破越军防线,与杨启良的小队汇合,伤员也抬下阵地。这时只有杨启良没有得到撤离命令,他一时联系不上自己的连队,就找了一个猫耳洞,决定在这里长期“抗战”,等待上面的消息。
杨启良把武器放在中间,干粮放在两边,就这样待在猫耳洞里。这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里待上整整一年的时间。
猫耳洞适合隐蔽,环境却非常恶劣,入口低矮,加上当地的天气,所以洞里一直都非常潮湿,下雨的时候,更是难熬。
“为了胜利!”杨启良心中始终抱有这样的信念,气候太潮热,蚊子、老鼠还经常光顾他的猫耳洞。
为了防蚊,杨启良给自己身上抹了一层稀泥,带的压缩饼干吃完了,只能趁半夜没人的时候,去外面找些野菜果腹。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猫耳洞里没有干净的水可以喝,他就用自己的土办法,过滤雨水,维持生命。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杨启良并没有放弃对越军的侦查,每次越军换防,走动,他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直到一年后,我军攻占高地,越军被彻底赶走,当我们的战士路过这个猫耳洞时,杨启良看到熟悉的装束,走出洞口,敬了一个军礼,响亮地报告:“长官,高地还在我们控制之下!”
所有人的枪口都对准杨启良,他们只看到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全身瘦骨嶙峋的人,衣服也不成样子的人站在前面。
带头的人试探着问,“同志,你是谁?”,“我是一师2团3连杨启良!”
在场所有人都肃然起敬,向他敬礼,杨启良这时已经严重营养不良,大家用担架把他抬下高地,送后方医院调养。
独守猫耳洞一年,365个日夜,杨启良不仅记录了越军的换防规律,还曾一人干掉18个越军。杨启良的记录,帮助我军在后来的战场上取得胜利,他也因此被记军功,成为战斗英雄。
网上曾流传一张杨启良在阵地上的照片,大家都评论“眼含杀气”,这才是真正的军人。
从越南战场回到部队,杨启良又转业到地方,担任调解员,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他总是很耐心地对待,从来不把战场上那一套,用在生活中。
如今的杨启良,过得很幸福,祝老英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