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2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一年来,滨海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国家重磅支持政策,牢记嘱托,善作善成,奋勇争先,干字当头,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扎实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港产城融合发展等“十项行动”,狠抓“三新”,强促“三量”,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经济实现质升量长,2024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超越“全国线”0.5个百分点。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新征程上展现了更大作为,在服务国家发展全局和全市发展大局中更好发挥了“滨城”作用。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特别报道“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滨城答卷”,回望一年来的“滨城”奋斗足迹,解读经济数据,讲述“锚定现代化、奋进新征程”的新时代“滨城好故事”。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新港公园旁的一处二层小楼,这里正是滨城智慧化平台——滨海新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所在地。只见整整一面墙的数字大屏正实时显示着城市管理各类问题的处理情况。工作人员紧张地工作着,通过这个大屏,涉及全区燃气、环卫、市政、园林、考核执法等38个应用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打造“四宜”滨城的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既强调“作”又强调“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滨海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人民城市理念,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补齐城市服务短板、增强城市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十大有效工程建设”到《“滨城”管理导则》的实施,从老旧小区改造到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从便民服务圈到推进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从轨道交通B1、Z2、Z4线到第五中心医院改扩建,从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到滨城第一个整体性城市管理智慧化平台——滨城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投运,新区坚持从群众需求和现实问题出发,以科技赋能城市建设全链条,把为人民服务贯穿于城市治理的全过程,用心“绣”出“四宜”滨城的美丽风采。


“十大有效投资工程”加速推进

新区“十大有效投资工程”如火如荼地推进中,为这片海滨热土的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轨道交通、双港集疏运、城市交通、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市政配套、生态环境、文旅商业及新基建十类重点工程,一年来完成投资397.12亿元,实施和计划实施项目167个,包括续建127个,新开工40个,年度完工项目72个。津潍高铁、京滨铁路全线提速,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轨道交通B1、Z2、Z4线和滨海西站市政配套“三线一枢纽”建设进入快车道,50座车站主体完工,51.9公里实现贯通,构建起滨城“两横两纵”地铁骨架网络;兴港高速、北港路南延、津北路建设提高了港口货运集散能力。太平洋国际堆场自动化改造二期工程、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汽车物流堆场等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天津港货运吞吐功能;津歧公路、塘汉公路联络线、汉南改线一期工程加速实施;海景大道南延、中塘镇安和路西延项目开工建设;车站北路跨海河桥、西中环跨海河桥正进行海河内主墩施工和主线钢箱梁顶推;经开区、高新区主城区道路配套工程部分完工;泰达时尚广场、海港片区、大港迎宾街以东、塘沽南站、杭州道建材路等5个片区城市更新,新城镇、五车地、中塘镇大安村、中心桥八堡等4个片区棚户区改造,54个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改善着群众居住景观和生活环境;新型城镇化工程、太平镇城中村改造、小王庄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城镇发展空间;杨家泊中心幼儿园、茶淀街滨河幼儿园、第一大街幼儿园、滨旅北部幼儿园、北岛73a幼儿园、西部新城起步区配建小学、生态城动漫小学、北岛73a九年制学校等一批教育项目完工,为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肿瘤医院二期、天津科技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二期、中医院二期、保税区临港医院、第五中心医院改扩建、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康复中心等医疗项目,全面提升了新区医疗设施服务水平;其他市政配套完善工程、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文旅商业提升工程、新型基础设施工程都在加快实施,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滨海提供了重要支撑。“十大有效投资工程”关注民生工程建设,完工的72个项目中民生工程达50个,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居家安全等各个领域,注重市政绿化、公共停车、雨污分流、文化商业提升等基础设施。

“滨城”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彰显

一年来,新区加快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精心编制并实施《“滨城”管理导则》,建立起一整套全国领先的行业管理标准,绘就了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蓝图。《导则》涵盖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市政公用设施、城市交通以及河湖水系和海洋管理等六大版块,构建了10项一级指标和36项二级指标管理体系,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导则》的实施,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使城市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和有序。区城管委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群众、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聚焦占路经营、户外广告、桥下空间、违法停车等领域堵点,开展“大干400天”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落成6个口袋公园;完成新港四号路、八号路路口改造及双拥路大修工程,完成塘沽轻轨站P+R等停车场项目建设,新增停车泊位2581个;实施燃气户内设施改造,84.6万居民受益。建成滨海供热调度中心,提升了热源调度和应急抢修能力。针对供热外窗等设施改造5114户,累计实施供热、燃气老旧管网改造121.5公里。建立新区苗木资源库,盘活了零散房产面积3.2万平方米。


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

新区百姓期盼的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目标在逐步变为现实。新建了一批学校,学位增加了近3万个,与天津市以及北京地区的优质学校合作校达到了19个,集团化办学学校已达60所,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加强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等五育融合。在全市率先举办了科学教育展示活动暨天津市首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展示交流活动,吸引了全市的学校来新区参观交流。1041名学生在全市艺术展演比赛中获奖。连续八年在天津市阳光体育赛事上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成立区级协同育人“教联体”,获批“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在产教融合方面,四个产教联合体进一步走深走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赛事,推广足球、龙舟、气功八段锦等,创建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区。



医疗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天津市肿瘤医院的乳腺癌防治中心整体搬迁到新区,建成全国最大的乳腺专科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的滨海院区、天津儿童医院的滨海院区投入使用。滨海新区中医院获批国家老年病学的重点学科,天津医科大学滨海医院、大港医院获批天津市创伤中心,实现急救全覆盖。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区卫生健康委网格化建成了7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设备、技术、人员三下沉,让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水平。推行了按人头总额付费的医保新模式,组建“3+1+n”的240个“家医”团队,为新区30余万家庭提供签约服务。建成新区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

住房市场体系持续完善 住房供给不断优化

新区紧紧围绕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所需和群众高品质生活所盼,一年来,区住房建设委推动一批“第四代”好房子建设,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00套,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61套,发放租房补贴2100多万元,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已在北塘开工;推进中塘镇、太平镇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动态清零27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

交通运输业成绩斐然

一年来,全区交通运输行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完成固定投资96.94亿元,较年初计划的40.9亿元完成了237%。全区骨干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塘汉公路联络线建成通车,津潍高铁(天津段)、京滨铁路、兴港高速、西中环快速路跨海河桥等项目稳步推进。实现了京津高速与新港九号路出港匝道开通、西中环快速路与津塘公路交口渠化以及塘汉公路联络线(塘汉快速路至生态城段)通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区交通运输局组织新开优化普通公交、定制公交60条,新增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定点取还”停放点位218处,完成网络货运运单4731万单,货运量4.8亿吨,运费总金额822亿元。圆满完成了2024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主场活动的各项筹办工作。2024年12月底,津潍宿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滨海新区,成为滨海新区注册落户的第一家国家干线铁路合资公司。

来源:滨海发布公众号

微信号 :tjbhwx

滨海网信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