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冬,深山密林,火箭军某部医院一场野战条件下的卫勤保障训练拉开战幕。
面对不同类型“伤员”,该院野战医疗队救护组组长王涌带领医护人员,一边根据伤情展开分类急救,一边协调后方医院安排“伤员”转运救治。
“平时训练提高‘含战量’,战时救治才能确保上得去、救得下、治得好。”走下训练场,王涌说,随着战训耦合不断深入推进,实战化卫勤保障训练渐成常态,医护人员野战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锤炼。
该院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紧贴部队作战模式和官兵需求,常态组织医护人员岗位练兵,重点围绕批量伤员分级救治、特殊伤病处置等开展卫勤训练;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选派业务骨干赴火箭军特色医疗中心等医院进修学习,邀请军内外权威专家来院开展培训指导,不断提升医护人员战场应急救援和一线救治能力。
“置身一线演训场,更能摸清执行作战任务时的卫勤保障需求。”为此,该院认真梳理以往参加重大演训任务时暴露的短板弱项,修订完善战场救护所开设相关规范,细化相关岗位的职责分工,优化物资器材的配备定位,大幅缩短了救护所展开时间;按照“融合编组、寓教于训、专题强化”思路,深入开展专项应急医学救治、野战条件下卫勤保障等课题研究,破解一批制约卫勤保障能力提升的难题,有效促进卫勤保障与作战体系有机融合。
“卫勤保障向战发力,科研攻关向战聚焦。”该院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围绕10余个卫勤保障科研课题持续攻关,一批科研成果已应用于部队战备训练一线。(岳小林 胡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