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咸宁城区十六潭公园游人如织,这里不仅是一片欢笑的海洋,更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记者黄兰芬)
2025年春节,在第十二届咸宁温泉文化旅游节节会效应的带动下,叠加文旅消费券、高铁游咸宁、大学生游咸宁等优惠政策和系列春节文旅活动,来咸宁滑冰雪、泡温泉、过大年成为新时尚。全市文旅产品供需两旺,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据统计,春节假日期间(1月28-2月4日),全市接待游客347.03万人次,同比增长25.59%;实现旅游总收入20.75亿元,同比增长31.66%。
开门红,“热汤白雪”持续火爆
春节假期,际华园香城滑雪馆举办“冰雪狂欢季·龙腾蛇舞闹新春”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2900人次;九宫山滑雪场举办“九宫雪乡潮玩迎新春”系列活动,并推出购买滑雪票赠送单次雪服租赁服务优惠活动,接待游客17200人次。
碧桂园温泉举办“灵蛇迎春到·欢乐过大年”主题活动,浪口温泉举办“国风温泉游园会”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开启新年“冰雪奇缘”。
春节假期,全市7家温泉景区共接待游客74100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00万元;全市2家滑雪景区共接待游客31200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00万元。
人气旺,旅游产品叠加火红年味
春节期间,我市各景区纷纷推出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赏民俗、看表演、逛古镇、品美食中欢喜过大年。
龙潭里景区推出以“年味”为主题的互动演艺、“财神巡游”及众星捧月剧本游主题活动,着汉服的游客们游中式古建,赏民俗歌舞,沉浸在浓厚的过年氛围中。
三国赤壁古战场举办“鼓韵新年 风起赤壁”活动,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三国文化,感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独特年味;羊楼洞景区开展《月夜羊楼-茶道传奇》沉浸式演绎,带领游客们一同穿越回明清的古街;陆水湖风景区举办游园庙会,舞龙舞狮表演、非遗长街传统手作等轮番上演。
嘉鱼恋江湖·船歌岛景区(嘉鱼不夜城)以“非遗过大年,嘉鱼呜嘟庙会”为主题,30余个特色表演让游客陶醉其中;阿拉丁欢乐城推出潮汕英歌舞非遗民俗表演、京剧变脸等一系列年味十足的表演,为游客带来视觉盛宴。
内冲古瑶村景区正式上新9D飞行体验馆,特技喷火、舞龙舞狮、民俗歌舞等节目在瑶望千年广场轮番上演,现场观众叫好声、欢呼声不断。
春节期间,我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1.94万人次,同比增长30.36%;A级旅游景区综合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30.39%。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70.65%(出租客房数/可出租客房数),同比提高11.90个百分点。
文博热,“过大年”好戏连台
春节期间,我市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体育盛宴亮点纷呈。
6场“知音湖北·2025欢喜过大年”咸宁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美术馆过节不闭馆、服务不打烊,持续举办精品特展、书画展示、美术作品展、民俗体验等新春主题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
湖北省第二届“体育过大年”咸宁市分会场活动暨咸宁市第十届“香约温泉”全民健身大拜年活动火热进行,大众体育赛事、健身项目展演、科学健身指导场馆低免开放等丰富活动内容为群众呈上“体育+旅游大餐”。
1月29日,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举行第四届板凳龙活动,400余村民舞动 379米长的“板凳龙灯”,吸引3000余名周边群众前往观看,年味感拉满。
身心暖,“特色牌”“组合拳”频掀热潮
春节期间,我市精心推出一系列惠游活动“组合拳”,精准“引客过年”、推出4条春节假期精品旅游线路,“特色牌”与“组合拳”掀起一波接一波的旅游热浪。
我市23家景区参与发放“知音湖北 欢喜过大年”文旅惠民券,前三轮我市累计预约62万人次,碧桂园、际华园、浪口温泉三家景区预约量进入全省前十景区,23家景区累计核销金额928.55万元(全省第二),核销率77.37%;继续开展乘高铁游咸宁活动和大学生游咸宁活动,累计近5000名大学生享受门票优惠。
此外,我市还着力精准“引客过年”。举办“品三国茶香、享冰雪温泉”五洲游客咸宁过大年活动,近70名国内外游客沉浸式体验咸宁之美,提升了咸宁旅游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出沐泉滑雪、乡村年味、高铁畅玩、阖家惠游4条春节假期精品旅游线路,制作发布第十二届咸宁温泉文化旅游节纪念邮票,向广大游客全面展示香城泉都·康养咸宁的形象和魅力。
节日期间,央视、新华社、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纷纷聚焦关注我市春节期间文旅盛况。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以《万家灯火团圆时 喜乐祥和中国年》为题报道咸宁市嘉鱼县四邑村村民共聚幸福食堂吃年饭,欢歌笑语庆新年的热闹场景;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推出《品长桌宴跳拍打舞 古瑶村里年味足》专题报道;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朝闻天下》节目以《红火中国年 消费“热”力燃:宝藏小城迎新客 入境游持续深入》为题,对我市春节文旅市场火热情况进行报道。
(记者 杜培清 通讯员 魏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