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不少务工人员返岗复工。2月4日下午,区人社局面向云南对口地区劳动者开展“沪滇直通车”转移就业专项活动,切实推动并保障劳动者安全、有序转移来沪就业。

下午4时,随着务工人员们抵达虹桥机场,一场简短而热烈的欢迎仪式正式开始。“云南红河的朋友们,欢迎来到上海,祝大家新年快乐!”区人社局为务工人员准备了生活用品,并安排送岗专车将他们送往企业和居住地。


今年36岁的白先生来自红河州绿春县,在上海工作已是第五个年头,“长宁区人社局工作人员经常来厂里看我们,定期打电话、发微信关心我们,这次更是帮助我们厂13名云南劳动者大年初七返沪,第二天就能准时上班开工。”他说,在上海工作收入稳中有升,可以改善老家的生活条件,上海就是他的圆梦之地。

此前大年初四,在市人社部门的统一部署下,长宁已经提前组织了云南红河对口县务工人员共10人抵沪,点对点赴区域企业上岗。来自长宁区某重点企业的王女士,乘坐大年初四的首架沪滇包机回沪,她说,“感谢上海和云南两地政府,给我们带来的福利和祝福,让我们在异乡感到了温暖,能在初五第一时间返回门店的工作岗位,也非常感谢长宁区人社部门,在就业包机上的精心调度和温暖关心,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据了解,来沪务工人员就业地点分布在11个区,多数在仪器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制造业企业一线,也有不少务工人员选择在物流、餐饮等服务业企业工作。

截至目前,区人社局已组织2批70名云南务工人员通过政府部门统一组织、统一安排的包车、包机顺利抵沪。

在举办此次活动前,区人社局依托四地(长宁区、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人社局局长工作对接机制,与对口地区人社局加强工作协同,组织县劳务服务机构、乡镇劳务经纪人、村级就业工作队等多级力量跟踪入户,摸排当地务工人员来沪求职返岗需求。同时,区人社局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积极发挥“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就业服务站点作用,会同相关部门、街镇,深入重点楼宇与园区,开展走访调研,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走访慰问对口地区来沪务工人员集中就业的企业,为云南在沪务工人员送上新年祝福和慰问品,传递人社温暖和关怀。

区人社局联合区援外干部工作组、上海云南商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开发了本市39家企业中适合云南对口地区劳动者转移就业的岗位3370个,由局领导带队,在春节前赴云南省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开展劳务协作就业招聘服务活动。

红河县劳务经纪人吴研玖说道:“非常感谢长宁区人社部门支持,为我们红河当地提供优质就业岗位,我们也是配合长宁区和红河县人社部门,通过在家乡走村入户,不断加强上海岗位和政策宣传,最终在政府统一组织下帮助老乡顺利转移来沪就业,老乡们也通过来沪务工日子越过越好。”


面对普遍怀有“家乡情结”的云南乡亲,招聘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务工人员最担心的就是无法适应上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何消除他们的顾虑?区人社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施“一县一策”的策略,开展针对性的招聘活动。在红河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了专场招聘活动,工作人员为搬迁安置点劳动者送上岗位宣传册,积极介绍长宁区各项就业政策;在绿春县,为当地有求职、转岗意愿的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各类求职者提供了广阔的择业平台;在金平县,向返乡过节的毕业生推荐适合他们学历、专业,且待遇高、福利好的就业岗位。最终共有122名云南当地劳动者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计划在春节后来沪就业。


面对春运期间“出行难”“购票难”的难题,如何帮助劳动者及时返岗也是一大挑战。为此,区人社局积极与航空公司协调,选择包机的方式保障云南劳动者及时转移来沪就业,积极回应务工人员返岗需求。

下一步,区人社局将继续加强云南对口地区来沪务工人员转移就业服务保障,组织开展更多批次的“点对点”转移就业服务;同时,持续做好云南在沪务工人员的稳岗跟踪服务,保障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图片来源于区人社局

撰稿:吴佳倩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