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下午4时02分,一架载着60名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石屏县务工人员的飞机降落在虹桥机场。不一会儿工夫,他们戴着红围巾,穿着红马甲,戴着小红帽走出通道,受到了早已等在这里的上海市人社局、徐汇区人社局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每人还收到了一套装满牙膏、毛巾、床单等日用品的红色“开工大礼包”,顿时,到达大厅里洋溢着一片红红火火的喜庆气氛。这是徐汇区人社部门首次以包机形式接云南红河对口协作地区务工劳动者回沪返岗,去年来沪在一家泵业龙头企业工作的石屏县村民小杨说,春运高铁车票难买,机票价格又贵,要不是有徐汇的包机,他们一家人很可能就不能返乡过年了。


小杨和母亲、妹妹乘徐汇人社局安排的航班从云南回沪返岗。本文配图均孙云摄

小杨一家是石屏县牛街镇者孔他达村人,世代都住在半山腰里,以种植烟草和玉米为生。几年前,父母率先来上海在一家工厂工作,去年,她从河南的大学毕业后也和妹妹、堂弟、堂弟媳先后来到上海,一家人的税后月收入基本上都能达到五六千元以上,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去年12月底,从村里的微信群里看到信息称,今年春节,徐汇人社部门将为返沪务工人员安排包机、包大巴和高铁专列,赶紧报名。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小杨说,当时他们正在为了购买春运车票焦虑,考虑到往返的高铁票很难抢,6个人都乘飞机,开销又很大,所以很纠结到底要不要返乡过年。因此,包机就像一阵“及时雨”,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报名后,小杨和母亲、妹妹首批先坐飞机返沪,父亲、堂弟和堂弟媳过完年后,再乘徐汇人社部门安排的高铁专列返沪。在机场和人社部门工作人员挥手告别前,小杨感激地说:“我们回老家是自己买的高铁票,全程10余个小时,一张票要1000多元,后半段没有坐票,还要一路站回去。今天回来乘飞机,三个多小时就到了,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而且,我查了机票价格,一张就要2800元!徐汇为我们节省了一大笔开销,实在太感激了!”


红彤彤的开工大礼包带来新年好运气。

来自泸西县的小吴也很开心。他说,来沪已经17年了,目前在汽车4S店工作,去年春节坐徐汇的包车返沪,今年又坐上了包机,从两天的车程缩短为3.5小时的航班,更加舒服了,大家心里都特别温暖。还有几名返沪的云南老乡也说,他们都是当地的脱贫户,今年不少同乡报名想乘包机返沪,当地人社部门优先把名额给了脱贫户,让他们更加顺利地返岗就业,更无后顾之忧。

记者从徐汇区人社局了解到,近年来,徐汇与红河州人社部门建立起劳务协作长效机制,通过创新劳务协作模式、拓宽劳务协作领域、丰富劳务协作内容、提升劳务协作水平,持续加大联动广度、深度。徐汇人社局在做好就业“增量”的同时,多措并举努力稳定就业规模,2021年至今,徐汇对口泸西、石屏、元阳、屏边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来沪转移就业555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099人,向对口地区年均推送2000余个岗位,两地协同组织开展招聘活动累计393场。

目前,徐汇对口协作的红河州四县大约有1000余人在沪工作。徐汇人社局聚焦节后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务工求职两端需求,多措并举,确保务工劳动者及时返岗、到岗,为上海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春节前,徐汇人社携手对口帮扶地区,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和“春风行动”为抓手,由当地镇村干部进村入户梳理排查就业情况和就业意愿,因户施策因人荐岗,促进劳动力来沪“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

继首批60人乘飞机返沪后,徐汇人社局后续还将采取高铁专列、包大巴等形式,提供“点对点”的服务保障措施,让对口地区务工劳动者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无缝衔接,持续发力,深入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孙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