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际(上)

1.第一国际的创立(1)欧美工人运动的新高涨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国际工人运动一度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着欧洲大陆。进入19世纪50年代末,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殖民扩张,以及1857-185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各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到60年代初,欧美各国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世界范围的民族民主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形势。


60年代初的欧美工人运动已开始从经济斗争走向政治斗争;各国工人阶级日益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建立自己的独立组织;各国工人阶级逐渐认识到加强国际团结和联系的必要性,呼吁加强国际联合。1859年7月,英国伦敦建筑工人为要求缩短劳动时间举行罢工,其他行业的工人积极响应和支援,罢工斗争坚持一年之久,终于取得胜利。1860年5月,伦敦各工联举行代表会议;成立了"工联伦敦理事会",从此英国工人运动更加活跃,并在国际政治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国工人运动在经历了反动年代的重大挫折后开始复苏,1863年成立了细木工会、炼铁工人联合会,并在同年的第二帝国立法团选举时巴黎工人提出了自己的候选人。1864年法国工人又迫使政府废除了禁止工人罢工、结社和集会的霞不列法。德国工人的阶级意识也日益增强,迫切要求从资产阶级的控制和影响下解脱出来,建立自己的阶级组织,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1862年2月,莱比锡的先进工人毅然退出资产阶级创办的"工人教育协会",单独成立了"前进工人政治协会",并开始筹备召开全德工人代表会议。1863年5月和6月,全德工人联合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联合会相继成立。这样,德国工人运动进入了有组织的斗争阶段。同期,美国工人运动也有重大进展。1857年,在纽约成立了共产主义者俱乐部;1863年初,建立了全国性的工人联合会。在60年代,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也都逐渐活跃起来,过去工人运动比较后进的国家,如意大利、比利时、瑞士、西班牙、丹麦等,也都陆续建立起了工人的阶级组织,开展了有组织的罢工斗争和政治斗争。

50-60年代,欧美工人运动的思想水平还不高,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对广大工人群众有较大影响,马克思主义还限于在少数先进工人中间传播。因此,加强对工人运动的科学思想指导,加强工人运动的国际团结,建立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已成为欧美工人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

(2)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8年革命失败后直到60年代初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积极致力于理论研究,并着力培养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为后来国际组织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培养和教育工人运动的骨干极为重视。他们争取英国宪章派左翼领袖乔治.朱利安.哈尼和厄纳斯特.琼斯等人,以便影响和团结英国广大工人。1854年秋,英国宪章派和一部分法国流亡者共同组织了国际委员会。马克思、恩格斯还特别注意教育参加过1848年革命的一批骨干,帮助原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弗里德里希.列斯纳、约翰.格奥尔格.埃卡留斯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等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总结和研究革命的经验教训,鼓励他们坚持开展工人运动,准备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李卜克内西在回忆马克思时,充满激情他说:"学习!学习!这就是他经常向我们大声疾呼的无上命令,我们坐在大英博物馆里,努力积累知识,为未来的战斗准备武器。"直接促成国际工人协会(后称第一国际)诞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1863年波兰人民起义。1863年1月波兰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遭到了血腥镇压。1863年7月22日,英国工人在伦敦举行声援波兰起义的群众大会。

法国工人代表昂利.路易.托伦等参加了大会。会后,英国工人联合会选出一个委员会筹建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委员会委托乔治.奥哲尔起草《英国工人致法国工人》的呼吁书。呼吁书指出,各国人民的友好团结,对于劳工事业是极为必要的,并建议召开一个有美、法、德、意和波兰等国代表参加的会议。这个建议得到法国和其他国家工人的热烈响应。

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等国工人代表2000人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盛大集会。马克思应邀出席了大会。大会主席由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爱德华.斯宾塞.比利斯担任。会上奥哲尔和托伦分别宣读了呼吁书和答复信。随后法国侨民勒.吕贝代表法国工人提出建立国际工人活动中心的倡议,并建议在伦敦设立中央委员会,在欧洲各国首都和大城市设立分会。大会决定立即成立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并选举产生了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1866年日内瓦大会后改称总委员会)。奥哲尔和威廉.朗达尔.克里默(英国工联领袖之一)分别当选为主席和总书记,德国工人代表埃卡留斯当选为副主席。马克思作为德国工人代表被选入临时中央委员会,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在10月11日临时中央委员会会议上正式确定组织的名称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国际",第二国际建立后统称为第一国际。



(3)《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后,首要任务是制定纲领和章程。在10月5日举行的临时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选出了一个由9人组成的小委员会,专门负责起草国际的纲领和章程。小委员会成员思想倾向非常复杂,他们都从各自信奉的主义和宗派需要出发去理解这个新组织的性质,并想在纲领和章程中留下自己思想的烙印。英国工联主义者力图使国际成为一个目的在于限制资本剥削和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国际工联组织;法国蒲鲁东主义者则想使国际成为一个国际互助信贷组织;意大利马志尼主义者则妄图使国际成为一个以马志尼为首的欧洲工人阶级的中央政府。为了统一思想,小委员会和临时中央委员会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反复酝酿和讨论。最后决定由马克思修订有关文件。而在当时要制定一个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又为参加国际的各派所能接受的纲领和章程,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说:"要把我们的观点用目前水平的工人运动所能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那是很困难的事情。……这就必须实质上坚决,形式上温和。"马克思从当时欧洲工人运动的实际水平出发,起草了《告工人阶级书》(即《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这两份文件在1866年日内瓦大会被批准,成为"国际的宪法"和行动指南。

《成立宣言》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论证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宣言中列举大量事实,分析1848年至1864年间无产阶级的状况和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趋势,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但没有消除劳动群众的贫穷,反而加深了劳动群众的困苦,"在现代这种邪恶的基础上,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新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会对比和加强社会对抗"。《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争取彻底解放的斗争道路,指出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并含蓄地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必须有科学共产主义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一的人数;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成立宣言》还强调了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重要性,主张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指出这"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总斗争的一部分"。《成立宣言》最后重申了《共产党宣言》提出的伟大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协会临时章程》阐明了国际的目的、任务和组织原则。它包括序言和条例两部分。

"序言"阐述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目标和任务。序言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消灭任何阶级统治";"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和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有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条例"共10条,简要规定了国际基本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它规定国际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由支部或联合委员会选派的代表参加的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讨论并决定国际的重大方针政策,任命协会的总委员会。总委员会是沟通协会各种全国性组织和地方性组织之间联系的国际机关。总委员会必须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并监督各级组织严格遵守国际的共同章程和条例。加入协会的工人团体保存自己的原有组织,并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协会的各级组织活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为第一国际提出了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组织原则,成为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路线"。



2.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1)支持和领导各国工人罢工斗争

60年代后半期,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工人罢工斗争遍及整个欧美。

第一国际及其各国支部积极领导和声援各国的工人运动。国际的历次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都讨论工人运动问题,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工人阶级开展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决议,特别是马克思为1866年日内瓦大会起草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成为各国工人统一的行动纲领。它提出了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口号;强调各国工人在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必须互相支持,指出工会必须把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伟大任务,等等。

国际总委员会发动各国支部在斗争中互相支持。1866年,伦敦编筐工人发动反对资本家解散工人协会和降低工人工资的罢工时,资本家从比利时招募工人进行破坏。总委员会及时派人到比利时工人中间进行宣传,他们第二天就返回了比利时。1867年2月,巴黎爆发了铜器工人罢工,总委员会立即发动英国及其他国家工人捐款几千法郎予以援助,厂主被迫答应了组织工会的要求。1868年春,日内瓦建筑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把工作日由12小时缩短为10小时,并增加工资20%。雇主联合起来拒绝谈判。日内瓦中央委员会组织所有的建筑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总委员会大力为罢工者募捐,布鲁塞尔和巴黎的国际组织也大量往日内瓦汇寄捐款。雇主被迫答应了工人的要求。美国内战后的多次工人罢工斗争也都得到了国际的有力支持。

国际总委员会还组织各国支部成功地声援了1865年3月德国莱比锡排字工人罢工、1866年3月英国伦敦缝纫工人罢工和1867年2月比利时沙勒罗瓦煤矿工人大罢工。

第一国际团结各国工人群众,在劳资斗争中互相支援,联合行动,一方面成功地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使广大工人群众意识到本阶级的力量,使他们认识到:"有志者,事竟成,只有依靠自己本身,才能取得自己彻底的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另一方面,也使资本家看到工人阶级是不可轻视的社会力量,他们不能无视工人阶级的要求。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矛盾、对立和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