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德国在试图建立全球主导种族的过程中,在印度找到了潜在的盟友,数千名印度士兵加入了“自由印度军团”,而他们也没有辜负德国对他们的期望,自组建后从中国-缅甸-印度到“D日”登陆战线的各个战场上与盟国作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派遣了数百万忠诚的臣民为乔治六世国王作战,但当战争开始时,英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紧张的。印度已经为从东印度公司到英国王室的独立斗争了近一个世纪。
为英国效力的印度军队在对抗轴心国的战争中英勇作战,赢得了英雄主义的最高奖项,但并非所有印度领导人都认为与西方作斗争应当转变为为印度独立而战。一些印度领导人认为,英国与德国的战争是断绝与英国关系的理想时机。
二战德国则乐于提供帮助。当他们开始在非洲俘获印度军队时,他们向这些人提供了德国军装、武器和训练,条件是他们拿起武器对抗英国人。最初的27人都被视为潜在的军官,他们从德国的战俘营中被带出,并于1941年送往德国接受训练。随后,成千上万的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印度独立领袖苏巴斯·钱德拉·鲍斯与海因里希·希姆莱在1941年中期
印度独立领导人苏巴斯·钱德拉·鲍斯帮助创建了这个军团,并在德国方面获得了关于如何训练、部署、装备、支付军队等方面的重大让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该部队将按与任何普通德国部队相同的标准进行训练、支付和装备。
然而,印度军队无法像普通的德国部队那样部署。形成该部队的协议限制了其军事部署,仅限于推翻英国在印度的统治。
尽管如此,德国认为这个妥协是值得的,因为他们希望从亚洲丛林中剥夺英国军队的力量。这一担忧在英国和印度开始派遣钦迪特(Chindits)特种部队进入丛林,破坏日本军队的后勤链和防线时得到了证明。
军团旗帜
就这样,印度军团成立,并获得了跳跃的老虎标志。可是,与协议直接相悖的是,印度军团几乎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只在欧洲服役。但这并不是一个阴险二战德国的阴谋,而仅仅是战场上的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爱好者会记得,在1941年当军团第一次组建时,轴心国的大国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胜利,而仅仅一年后,军团便遭遇了重大失败。
在印度军团进行初步招募、组织和训练时,美国加入了战争,波兰和法国的抵抗力量对抗二战德国占领者,英国在不列颠之战中击退了德国军队,而美国则开始与日本作战,并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因此,仍然在欧洲进行训练的印度军团被派往荷兰和法国,以便在1943年获得海岸防守的经验,直到德国准备通过苏联或中东入侵印度。一些印度军团成员在1944年盟军开始“霸王行动”——通过法国入侵欧洲时,仍然驻扎在法国海岸。
两名来自印度自由军团的锡克族魏玛军志愿者。印度自由军团在德国成立,而印度国民军(INA)则在东南亚建立,两者都寻求轴心国的支持以实现印度独立。尽管自由军团的努力大多具有象征意义,但在苏巴斯·钱德拉·博斯的领导下,印度国民军参与了重大的军事行动。
印度军团在那里进行了若干次战斗,但很快被撤离战线,因为士兵们抱怨如果被英国军队俘获,他们可能会被当作叛徒处决。军团继续在整个德国占领的法国和比利时进行行动,并在大西洋壁垒上保持了一些存在。
军团在与法国军队的战斗中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总体而言作战较少,直到最后一些部署在法国的部队被派往意大利战场。正是在意大利,印度军团向盟军投降。印度军团的成员通常更倾向于投降给美国和法国军队,但他们在被俘后很快被交给英国和印度军队。
战后印度方面,没有人愿意追究那些与二战德国并肩作战的印度人。大多数士兵在军事法庭上出现时,他们的指控被撤销或仅受到了轻微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