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伪军一师长派人给粟裕送来一包烟。粟裕心生疑惑,只当是敌军的礼赠,便饶有兴趣地启开烟盒。没料到盒里藏着一张纸,待看完纸上的内容,粟裕惊出一身冷汗,当即下令:“全军集合!”
让粟裕惊出一身冷汗的这份消息,只有简单的两行字,“会议内容已泄露,返程路线被内鬼探听。”
这消息若是真的,那事情可就大发了。日寇军队和汪伪政府正组织大肆清剿苏中、苏北一带的新四军。
新四军千钧一发之际,得到了日军的阴谋,粟裕这边刚刚参加完反清乡的重要会议,各地区的干部领导都规划好了反攻路线,参加会议的重要高层刚刚离开。
这个消息来的如同及时雨,俗语当机立断,派人低调行事,尽快赶上离开的新四军高层,通知他们更改回程路线。
明明是汪伪政府那边的传来的消息,粟裕司令员为何这么深信不疑呢?这就要说到传递消息的这个人,其实是我党潜伏在汪伪政府心脏的红色特工施亚夫。
施亚夫可了不得,灵活应变的能力把汪精卫和日军都耍的团团转,凭借着几百名的兵力,硬是用百家姓编造出了将近万人的军队,拿着基本花名册唱起了空城计。
这一手虚虚实实的做法,把汪伪政府唬得一愣一愣的,汪精卫亲自邀请施亚夫成为座上宾,还把他送到了专门的将领培训班,准备让他施以大任。
施亚夫就这么成为了汪伪政府军队师部的一名师长,明面上替汪精卫办事,暗地里却为共产党传递消息。
所谓最好的掩盖身份的方法就是融入,施亚夫深谙此道,当时汪伪政府内部交际喜欢递个火、送包烟什么的,施亚夫就利用这种方式,把情报加在烟火盒子里传递出去。
施亚夫一得到日寇和汪精卫要清乡的消息,就快马加鞭将消息传递了出去,不过光是把情报送出去还不够,施亚夫还时刻提防着日寇这边生变。
萧瑟的冷风呼呼地吹,汪伪政府也一片肃杀之气,这天施亚夫接到开会的消息,这次会议特别严格,出入人士都要经过搜查,确认没有夹带物品才放行。
施亚夫敏锐的意识到情况有变,因此特别注意会议的氛围。这场紧急会议的主题倒是不出人意料,还是要围捕新四军的事情。
不过令施亚夫紧张的是,主持会议的小林信男在发言中信誓旦旦的阻击新四军高级干部。据施亚夫所知,新四军的反攻会议刚刚结束,那边的回程路线才刚定下,小林怎么就有对策了?
为了刺探内情,胆大心细的施亚夫主动站起发言,打断了小林布置任务的激情,“小林将军,新四军一向狡猾,他们的回程路线这么容易被我们知道,不会是陷阱吧!”
施亚夫放出烟雾弹,一是为了混淆日寇的视听,二是为了拖延时间,争取弄清楚情况。小林正沉浸在一举打击新四军的美梦中,对施亚夫的打断很是生气。
仿佛是为了证明自己,小林将手中的情报摔在桌上,大声地反驳施亚夫的质疑,“日本培养的特高课人员已经打入了新四军内部,难道你敢怀疑日本帝国的能力吗?”
施亚夫赶忙低下头去,“我没想到小林将军有内部消息,看来日军已经将他们逼到绝境了。”小林将军轻蔑地一笑,你知道就好。
趁着会议间歇的时候,施亚夫命令亲信将一包烟送给粟裕将军,“就说是伪军施亚夫师长亲送,一定要小心!”
这盒写着生死攸关情报的香烟,被秘密送到了刘桥情报站,然后趁着暮色送到了粟裕的手上,此时距离小林在会议上的嚣张气焰,仅过去了几个小时。
粟裕一看到烟盒中的情报,再结合施亚夫的名字,立刻明白了消息的严重性,新四军的会议内容已经被日寇截获,原本的路线已经不再安全。
千钧一发之际,粟裕叫来几只小队,分别通知已经离开的新四军高级干部改换路线,避开日寇和汪伪政府的伏击。
而信心满满的小林将军,本来以为自己这趟必将立下大功,结果却是扑了个空,原本的伏击地点,新四军没有出现。
更让小林生气的是,他在新四军埋伏的暗线,从此失去了消息。急中生智的施亚夫,因为这次在回忆上准确“预言”了新四军行动,反倒是被重用,继续潜伏在汪伪政府的心脏,为共产党传递情报。
参考资料:施亚夫-百度百科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