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我中华自近代以来,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受损最重、牺牲最烈的反侵略战争。其中有很多提气解恨的大战,也有不少令人憋屈遗憾的战斗。1931年的淞沪抗战便是其中之一。

1931年,9.18事变以后,日寇强占东三省,引起了全国人民抗议,各地纷纷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尤其在日商日货集中的上海,群众抗日浪潮如火如荼。

上海市民自发建立了义勇军委员会,短短几个月内,报名参加义勇军的人数达17000余名。

日本政府感受极大压力。但日寇正密谋让侵占东北“合法化”,拼凑伪满洲国。为转移社会的注意焦点,他们决定在上海挑起事端,扩大侵华战争。

1931年底,9.18元凶之一的板垣征四郎发出密电,命令日本驻上海公使馆的武官助理,田中隆吉少佐:

这些“虫子”很讨厌,你们在上海搞出一些事来。

田中随即与民族败类、日本特务川岛芳子(本名金璧辉,清王朝肃亲王之女)开始密谋策划。



当时活跃在上海的汉奸头子——川岛芳子

1932年1月18日,日本山妙法寺的上海传教主持天崎,带着信徒来到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一带,这是一家以抗日活动闻名的中国工厂。

当时,厂里的义勇军正在进行操练,天崎一行突遭一伙神秘人袭击。袭击者高喊:“是日本人,干死他们。”

事后,日本诬陷中国义勇军袭击日僧。19日午夜,又有60余神秘人冒雨闯入三友实业,纵火烧毁仓库和部分厂房。这便是引发淞沪抗战的“日僧事件”。

可实际上,这些神秘人正是川岛芳子指使的日本浪人和中国汉奸。

谁知日本驻沪总领事村井倒打一耙,向上海市政府提出正式要求:

中方道歉、惩办凶手、赔偿损失、取缔抗日运动等。

而在日方提出无理要求的同时,日本军方已经按既定方针增兵上海。1月27日,日军到达上海的兵力为战舰30余艘,飞机40余架,海军陆战队6000余人。



当时被列强“瓜分”的上海

国民政府面对日本施压,居然没有一丝反抗意志。时任上海市长吴铁城函复村井总领事:

完全接受贵国要求,还请保持冷静,维求和平。

但以“屈服”求和平,如何能有安宁之日?国民政府不断退让,日方仍步步紧逼,做好了军事进攻准备。

1月28日晚,日本海军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出通牒:中国撤走驻守闸北军队,撤除所有设施和防御工事。

当通牒尚未正式递交给中国,盐泽突然命令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立即出动2000余人,对驻守闸北的中国军队发动袭击,震惊中外的1.28事变就此发生。

当时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为第19路军,在全国抗日情绪高潮影响下,全军上下斗志昂扬,希冀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浪潮。

后来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回忆:

第19路军曾驻扎江西,在中共红军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号召下,全体官兵3万余人,曾在赣州宣誓反对内战和团结抗日;调防淞沪一带后,在全国抗日宣传的影响下,更下定了为中华民族图生存、为中国军人争人格的决心。



当时海军陆战队的人数、装备均胜于中国守军

早在日本开始挑衅的时候,第19路军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军官均表示:一旦日军进攻,决心保卫上海,矢志不渝。

蔡廷锴等致电行政院长孙科、军政部长何应钦:

职等为国家人格计,如日寇来犯,决在上海附近抵抗。即使牺牲全军,亦非所顾。

正由于提前准备,日军来袭闸北时,第19路军翁照垣部迎头痛击,淞沪抗战由此打响。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于当日深夜成立临时指挥部。

当天深夜,日军又以铁甲车冲锋,兵分5路进攻闸北各路口,仍然被击退。到29日清晨,日军开始出动飞机,狂轰滥炸配合地面进攻,但依然被重创后溃逃。

在打退日军轮番进攻后,蒋光鼐通电全国:

暴日占我东三省,版图变色,国族垂亡!最近更在上海杀人放火,炮舰纷来,侵我防线,向我挑衅。光鼐等分属军人,惟知捍患守土,尺地寸草,不能放弃。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炎黄祖宗在天之灵,实是凭之!

随后第19路军将所属第78师、第60师、第61师布防到位,沿闸北、江湾、吴淞、宝山、浏河一线展开。



挑衅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开战后一周内,战争始终被控制在闸北,日军未取得丝毫进展。2月4日,日军在新增兵力计巡洋舰3艘、驱逐舰4艘、航母2艘、海军陆战队5000余人,沿闸北、江湾、吴淞一线发起第一次总攻。

第19路军与日寇激战9小时,完全粉碎了此次总攻。日海军司令官盐泽被撤职调回,职务由新增派的日海军第3舰野村吉三郎接替。

本想在上海大出风头的日本海军,不得不与陆军达成联合出兵计划。陆军随即派遣第9师团增援海军,指挥官野村又因为指挥不力被撤换,第九师团的植田担任指挥官。

2月7日,第9师团开始于吴淞口登陆集结。日军在飞机、重炮的猛袭后,集中兵力于闸北、蕴藻浜一线发动第二次总攻。中国守军同仇敌忾、猛烈抗击。从炮火掩护直至与敌短兵相接,双方展开白刃战,血战7小时,粉碎日军的第二次总攻。

第19路军英勇抗战,极大感染了爱国军人。张治中将军面见蒋介石,要求率兵抗日,蒋同意了。2月14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陆军第87师、第88师等部队组成第5军,张治中任军长,增援第19路军。第5军抵达上海后,即接防了江湾以北,经庙行至浏河一线。



布防的第19路军

见中方军队始终固守,日方指挥官植田蛮横通牒蔡廷锴:率第19路军后撤20公里,否则日军将采取“自由行动”。

面对挑衅,指挥部下令集中炮火猛轰日军阵地,作为对植田的答复。植田恼羞成怒,指挥日军沿闸北与吴淞之间发起第三次总攻。

第19路军及第5军奋起抗击,与日军激战三昼夜,并从两翼迂回敌军侧后,对进攻之敌渐成包围态势,打得日寇慌忙逃窜。

同时中国军队派遣敢死队,潜水炸伤日本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

日军第三次总攻计划彻底破产,陆军第9师团遭受重大伤亡,闸北、吴淞一带敌军陈尸遍地。

相当一部分散兵逃到码头一带,急迫抢民家的木舟奔逃,狼狈不堪。

在屡遭败绩的情况下,野村不得不向中央本部发出急电:

上海之敌相当顽强,当务之急是增援足够的兵力,迅速结束战局,战局僵持不下,纵使一日之迟延亦有贻误大局的危险。

2月23日,日本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白川义则大将为司令官,增派2个师团,2个舰队增援上海,务求“毕其功于一役”。



淞沪抗战指挥官蒋光鼐

3月1日拂晓,日军在白川直接指挥下,发动第4次总攻。此时日军装备、人数都远远超过中国守军。3个陆军师团,2个海军舰队,加上海军陆战队共10万余众。

第19路军与第5军满员也只有5万余人,经过连日苦战,不过三万余人。

日军以第11师团沿江湾—庙行—浏河一线展开攻势;以海军进攻吴淞;以第9师团进攻闸北,进迫真如、南翔等中国军队指挥部所在地,以第14师团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策应。

而中国守军牺牲众多,兵力严重不足,第19路军和第5军全体将士只得誓死抵抗。蒋光鼐再次致电国民政府:

切盼增兵两师,驰援浏河,固守我军左翼,不被敌迂回合围,则整个战局仍可支持并可有转机。

负责人何应钦迟迟不予理会。第19路军及第5军再没有任何后援,陷入孤军血战。

3月1日,中国守军与敌激战整整一天,许多地段已经“无兵可战”,为防止被日军迂回合围,蒋光鼐只得在晚上下达撤退指令。

蒋介石马上按住部队,借英、美的途径,要求“调停”,最后达成《淞沪停战协定》,内容令人咋舌:

  • 中、日两国军队撤退。
  • 日军退至1.28事变前驻地。
  • 两国公共区域由中国警察维持,中国军队不得驻扎。



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左一)

所谓的“停战协议”,居然就这样承认了日本军队的驻守地位,中国军人居然不能在上海驻防。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最终居然得到如此屈辱结果,张治中将军称之为“沉痛收场”。

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曾亲自到场,提出:

以第19路军保持十余日来之胜利,能趁此收手,避免再与决战为主。

何应钦密令空军,“对日海军,决不抛掷炸弹”,甚至与日本海军达成协议:

此次行动,并非交战,如中国海军不攻击日舰,日本舰队也不攻击中国舰队,以维友谊。

驻扎上海的中国海军,竟坐视日本海军攻击本国的地面部队。

还有当时,驻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地区的,蒋介石嫡系部队达60个师,竟不分一兵一卒支援上海。他们在做什么?在“围剿”中央苏区。

我们反过来想:如果国民政府抗争到底,增兵驰援,淞沪抗战其实极有可能大获全胜。

这样的话,日本还敢贸然发动侵华战争吗?

可历史没有如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