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秀兰,今年65岁,出生在北方一个普通的小村庄。
小学没毕业就辍了学,那年我正好11岁。家里孩子多,父母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供不起我继续念书。
我嫁给我丈夫老李时,23岁,他是邻村的,家里也算普通人家。我们婚后生了两个孩子,大儿子李强,小女儿李梅。
年轻时,我和老李靠种地和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后来改革开放,生活才渐渐好起来。
现在我和老李住在县城边上的一套小两居室,这房子是十几年前花了十万块买下来的。
当时很多人还觉得我们傻,没事跑到城里买房干嘛,但我算是个未雨绸缪的人,心想着孩子将来长大了,可能会到城里发展,我们老了也图个方便。
儿子李强今年38岁了,结婚快十年了,和媳妇王芳生了一个儿子,今年刚满7岁。小孙子聪明可爱,我平时没事就喜欢接他放学,带着去公园玩。
儿媳妇虽然有时候嘴上说话重了点,但总体还算孝顺,我们相处得还行。小女儿李梅比李强小五岁,嫁到邻县,日子过得也挺稳当。
我一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把这两个孩子拉扯大。年轻时日子苦,攒下一点钱都想着给孩子花。
我总觉得,父母活着就是为孩子铺路的,哪怕自己吃点亏,也得让孩子过得好。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这句话有了些动摇。
年前,腊月初十,李强带着媳妇来家里吃饭。饭桌上,他突然开口对我和老李说:“爸妈,我们想换套大点的房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我愣了一下,问他:“现在那房子不是挺好的吗?楼层也不高,周围又方便,为什么要换?”
他放下筷子,语气带着点无奈:“妈,现在那套房才90平,三室一厅,但实际住着很挤。孩子长大了需要独立的房间,再说,我们都快40了,也总得住个稍微体面点的房子吧。”
我能理解儿子的想法,毕竟谁不想住得宽敞些、舒服些呢?但我还是有点担心,就问:“那换房要多少钱?你们手头有多少存款?”
儿媳接过话,眼神闪烁:“我们看中了一套140平的房子,总价220万。我们手里现在有140万,差80万。爸妈,我和李强商量过了,能不能让你们帮衬一下?”
这话一出口,饭桌上的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
老李放下筷子沉默不语,我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80万,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这些年我们攒下的积蓄,加上平时的养老金,也就70万左右。这还是我们一辈子的血汗钱,掏空了,我们老两口以后怎么办?
我试探着问:“强子,妈不是不想帮你,但80万太多了。你们有没有别的办法,比如再找银行贷点款?”
儿媳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语气也重了些:“妈,我们贷款也贷了,现在的房贷已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了。如果你们不帮忙,根本没法换房。”
李强赶紧打圆场:“妈,芳芳说话直,您别放在心上。其实我们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找您,您要是觉得为难,就再考虑考虑。”
那顿饭吃得不欢而散。
接下来的几天,我心里一直不安。李强是我亲儿子,他有困难,我怎么能不帮?可一想到70万掏出去,我和老李就得靠每个月的养老金过日子,万一哪天我们老了病了,连个依靠都没有,我心里又有些害怕。
老李劝我:“强子也不容易,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我们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可他也知道,这些年家里大大小小的开销,基本都是我操心。70万,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大事。
腊月十五,我做了个决定:拿出70万,但不是给他们换大房,而是买一套小房子。
我把儿子和儿媳叫到家里,直截了当地说:“强子,妈和你爸商量过了,我们只能掏出70万。你们想换那套220万的大房子,我们是帮不上了。但这70万,妈可以拿去买一套小一点的房子,以后你们一家三口可以换着住。”
儿媳一听,脸色变得很难看:“妈,我们是想换大房子,不是再买一套小的!您这不是添乱吗?”
我看向李强:“强子,你们现在的房子其实不差,真要换那么大一套,压力太大了。妈就是怕你们以后日子过得太苦。再说了,这70万是我们老两口全部的积蓄,我们得留个底。”
李强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说:“妈,您说得也有道理,我们再商量商量吧。”
后来,我用70万在县城买了一套60平的小两居,专门留给孙子,将来等他长大了,这就是他的保障。虽然儿媳妇一直对这事心有不满,但日子还是照常过。
过了几天,李强打电话告诉我,他们决定暂时不换房了,还是先把现有的房贷还清。我听了心里松了口气。
再后来,我听隔壁王大姐说,她儿子换了套大房,结果压力太大,夫妻俩天天吵架,甚至差点闹离婚。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现在回头想想,我并不是不愿意帮儿子,只是觉得,父母的帮助应该有底线,孩子的路终究要靠他们自己走。
如果我当时一时心软,把70万全给了他们,他们或许能住上大房子,但生活的压力会让他们更辛苦,甚至可能影响夫妻感情。而我和老李,晚年可能会变得更加无助。
过年的时候,我站在阳台上,看着小孙子在新房里跑来跑去,心里说不出的踏实。我们老两口的日子虽然简单,但也还算安稳。至于孩子们的生活,我只能帮一时,帮不了一世。
人生的路,终究还是要他们自己走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