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淑芬,今年六十岁,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庄。
年轻时,我读书不多,只上到初中毕业便回家帮父母种地。后来,嫁给了同村的张建国,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我们结婚时,家里条件很差,婚礼也办得简单,连新衣裳都是借来的。婚后,我和建国一起操持家务,种地养家,把两个弟弟和小姑子供上了学,直到他们都成了家才算松了口气。
我们有一个女儿,叫张玲,1988年出生。她从小聪明懂事,学习很好,但因为我们家条件有限,她高考后选择了离家近的师范学校,这样可以省一些学费。
毕业后,她留在县城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工作稳定,性格温和,很讨人喜欢。五年前,她和现在的女婿李强结婚了。
李强是个外地人,家在南方的小县城,家境比我们好些,工作也体面,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师。婚后,他们在县城买了房,今年刚还清贷款。
我的丈夫张建国前年突发脑梗,虽然抢救过来了,但身体大不如前,干不了重活。我为了照顾他,去年也辞掉了在镇上超市的工作。
日子看似平淡,但我心里一直觉得隐隐不安,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总觉得和女儿女婿之间有些说不出的距离。
今年的大年初五,正好也是我的退休日。张玲和李强带着孩子回来庆祝,说要陪我一起过个热闹年。但就在初六晚上,我无意中听到李强给他母亲打电话时的一番话,心里顿时凉透了。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过得苦,但从不抱怨。年轻时,我和建国没少吃苦,为了家里的两个弟弟和小姑子,我们拼命地干活,甚至砸锅卖铁供他们上学。
后来,他们成家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这边却始终不富裕。建国的身体垮了以后,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了我一个人身上。
女儿张玲从小就懂事,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们,她自己从不乱花钱。为了让她能顺利出嫁,我们拿出了仅有的积蓄,还向亲戚借了一些钱,帮她在县城买了房交了首付。
李强是个好女婿,至少在我看来,他稳重踏实,对张玲也不错。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礼物,有时是给建国买的保健品,有时是给我买的衣服鞋子。
张玲生孩子的时候,他忙前忙后,跑医院、请月嫂,样样都不含糊。我一直觉得,他们夫妻感情很好,女婿也孝顺,心里很安慰。
但今年春节回家后,我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张玲和李强带着孩子回来,嘴上说是陪我们过年,但只待了一晚就去了李强的老家。
下午走的时候,我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张玲说:“妈,我们大年初五再回来,正好给您庆祝退休。”
我点点头,虽然心里有些失落,但也没说什么。
初五那天,他们准时回来,还带了一些礼物,说是给我们庆祝。我心里虽然高兴,但总觉得张玲有些心不在焉。
饭桌上,李强倒是挺热络,给建国夹菜,还说了一些恭维的话,但我总觉得他有些敷衍。
到了初六晚上,张玲哄孩子睡觉,李强在客厅打电话。我从厨房端水出来,无意中听到他低声跟电话里的人说:“妈,春节这边的事差不多了,过两天我们就回去。对,张玲她爸妈那边也没什么特别的,就做了顿饭,意思意思就行了。”
他的声音不算大,但字字清楚地传进了我的耳朵。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原来,他觉得我们这边“意思意思就行了”。
这些年,我把他们当作最亲近的人,女儿是我的骄傲,女婿是我的希望。我一直觉得,他们工作忙,平时不能常回来,春节能多陪陪我们就已经很好了。
可没想到,在他心里,我们的存在不过是“意思意思”。那一刻,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连那份礼物都觉得是负担。
我回到厨房,手一直在抖。等到张玲来找我,我问她:“玲啊,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她愣了一下,说:“妈,初七早上就回县城了,李强还有工作要忙。”我点点头,没有再说话。
那一晚上,我几乎没睡着。脑海里一直回想着李强说的话。他是一个外地人,虽然嘴上没有抱怨过什么,但他的态度表明,在他心里,我们这个家从来都不是他的家。
他或许觉得张玲嫁给了他,就应该更多地以他的家庭为中心。他对我们好,只是因为张玲,或者说,是迫于一种礼节,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心。
第二天早上,他们一家三口匆匆离开,我站在门口目送他们远去,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张建国问我:“他们走了?”
我点点头,说:“走了。”建国叹了口气:“年轻人忙,能回来就不错了。”我没说话,只是低头收拾着院子。
我知道,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要求太多。女儿有自己的家庭,女婿有自己的责任。我们老了,能照顾好自己,就已经是帮了他们的大忙。
但那天晚上,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我想起这些年,我们对张玲和李强的付出,想起他们结婚时我们拿出所有积蓄,甚至欠下的债,想起张玲生孩子时我们忙里忙外帮着照顾……
可这一切,换来的不过是一个“意思意思”。
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大年初七,我一个人在屋子里坐了很久。后来,张玲给我打电话,说:“妈,到了县城了,孩子有点感冒,我带他去医院看看。”
我“嗯”了一声,叮嘱她好好照顾孩子。挂了电话后,我看着院子里光秃秃的树,心里五味杂陈。
也许,这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我们竭尽全力地为他们付出,总希望得到一点点回报,但到头来才发现,付出多了,期待也多了,失望也就随之而来了。
李强的那句“意思意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的家,永远只是子女的一个过客,而不是他们真正的归宿。
我没有责怪谁,也没有抱怨什么。我只是告诉自己,以后的日子,就靠我们自己过吧。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能回来看看就好,不能回来,也不必强求。
我们这一代人,苦过累过,也该学会放手了。至于李强的那句“意思意思”,我会慢慢忘记,但心里的那道伤口,也许永远无法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