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劝学篇》,是一篇系统阐述为学之方的文章,他论证了学习的方法。比如只思考,不学习是不行的,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需要的是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我们学习需要有效借助外物来熏陶培养自己的兴趣,鼓励、督促自己持续学习,建立学习的信心,那样必然水到渠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当选择好的环境,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好的环境对你有潜移默化的正向运用。
然后学习不能着急,要慢慢积累,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不断前进,用心专一,潜心钻研,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才能真正学会、学懂。
比如,荀子说: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说得好。
于是,我让DeepSeek模仿荀子的《劝学篇》,写了一篇针对现代学生的《劝学篇》,果然DeepSeek不负众望,20秒的时间便完成了。
DeepSeek撰写的《劝学新篇》:
君子曰:学不可已。青荧屏光,取于电子而炫于电子;冰晶芯片,水为之而寒于水。今人博观云端,须臾览尽四海,然耳目浮游,神思散逸,岂若先贤悬梁刺股之专乎?故学贵于凝神,知成于深耕,君子善假于器而不役于器也。
今观寰宇万象,数据若星河浩瀚,算法如蛛网纵横。短视频惑目于弹指,热搜榜乱心于瞬息,庸者溺于碎片之流沙,智者筑体系之高塔。是故积硅步者,当择北斗以定向;览群书者,须立砥柱而澄怀。慕TED而思接千载,观慕课则视通万里,此善学者所以破信息茧房之道也。
夫学有本末,不可倒置。AI代笔,虽得锦绣文章,终非胸中丘壑;搜题解惑,虽解燃眉之急,难铸思维锋芒。故临摹代码不如深究逻辑,搬运结论莫若穷理溯源。ChatGPT纵有千策,不抵躬身实践;量子计算虽通九霄,仍需格物致知。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此方为真学问。
今之学者,常患三疾:一曰功利之障,求证书而弃通识;二曰浮躁之疾,追热点而忘根本;三曰偏食之弊,守专业而绝旁通。然观硅谷俊杰,多跨域创新;览诺奖得主,常触类旁通。生物仿生启机械之变,天文观测悟数据之法,此谓学科本无界,智慧贵交融。故通识乃创新之沃土,跨界实突破之良机。
学非独闭门造车,更须砺剑江湖。慕课云台可访四海名师,开源社区能聚寰宇英才。知乎论道,当效稷下之风;GitHub协作,宜承杏坛之志。然需谨记:屏幕虽近,不及面授之真切;点赞虽易,难替切磋之精微。君子居必择邻,学必择群,近数字鸿儒而远娱乐喧嚣,此善假于物之道也。
嗟乎!知识半衰日蹙,技能更迭益频。昔人学富五车可称鸿儒,今朝三日不学则成朽木。然万变守其本,百新持其根,深度学习在思维重塑,终身成长贵日日新。望诸生知止而定,定而能静,静而能安,安而能虑,虑而能得。学无止境,行则将至;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你别说,DeepSeek这个《劝学新篇》写得还真不错。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论点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它紧扣现代学生的特点,比如他们面临的信息量巨大,容易分心走神,还有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影响等,强调教育的创新和实践,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
它还用了首句构段法,每段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每段讨论一个现代学习的关键点,比如信息筛选、实践应用、时间管理等。
在语言风格上,文章保留了文言文的韵味,也让现代学生容易理解。还考虑到了现代学习的挑战,比如碎片化学习,注意力分散,功利主义倾向等。
文章不仅提出了这些问题,还提出了解决方法,如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等。
结尾部分呼应开头强调学习的持续性和自我超越,用“学无止境”这样的主题,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我特别欣赏文中与这么两句话:“AI代笔,虽得锦绣文章,终非胸中丘壑;搜题解惑,虽解燃眉之急,难铸思维锋芒。”
《劝学新篇》确实是一篇好文章,值得一读。
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