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鑫淼
今天是大年初七,也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了。
新的一年里,各式各样的美食层出不穷,娱乐方便快捷,还有丰富精致的时尚艺术表演,另人留恋望返。
有关宋朝的衣食住行包括各种娱乐,在之前文章中基本给您说完了。今天就再给您说说宋朝的时尚,宋朝有哪些颜值,爆棚的“纹身”。
您知道《水浒传》中哪些人物身上有“纹身”吗?
为什么现代人会用有色眼光去看待纹身?
大姑娘小媳妇戴花不希罕,可宋朝的大老爷们儿为什么也喜欢戴花呢?
以文治国的宋徽宗为此又制定了哪些男子戴花规则?穿越时空,笔者再次带您回到大宋朝。为您讲述宋朝的纹身和戴花儿之“时尚”。
先说宋朝有哪些“时尚”吧?提到宋人“纹身”,我们不得不提水浒传里边“燕青”燕小“乙”,熟悉水浒的朋友对他肯定不陌生。宋朝年轻男性排行第一的都俗称叫“小乙哥”,所以李逵管他就叫“燕小乙”。
燕青是北京人氏,原来是卢俊义的心腹家仆,后来追随卢俊义上了梁山,文武双全,多才多艺。梁山大聚义的时排行在第36位,担任的是步军头领。
燕青身上是通体纹身,书中记载叫“一身雪莲”,白肉上刺了一身的花绣,却又好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若赛锦体”,就这么好看。
谁也赢不了他,好一身喜人的“花绣”多谢主人请高手匠赐“小乙”这身花绣,使得小乙从此在街头巷尾有了炫耀的“资本”。
这样的纹身到今天来说,也算是比较时尚的了,遥想当年“李师师”见了浪子燕青也是春心荡漾。
“我听说哥哥身上有花秀,让我开开眼界,哥哥这般遮掩我倒是越想看看”李师师说道。
水浒里边记载说:李师师把尖尖玉手,点拨到他的身上,幸亏燕青坐怀不乱。
后来跟李师师小姐交换了生辰年庚拜干姐弟,这才算完事儿。“姐姐年庚27 、小弟年庚25,小姐姐2岁。小弟愿和姐姐拜为干姐弟”燕青说道。
“纹身”现在也算是一种时尚潮流吧,很多小姑娘在手腕或者脚腕儿上,甚至肩膀、胳膊上都纹了纹一个小小的图案。
还有些大老爷们儿,你要去汗蒸地方一瞧,前胸、后背,又是龙又是凤的。其实“纹身”就是对人体美的一种艺术加工。
“纹身”起源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历史久远。其现象不但中国有,也是世界的风习,一直流传到现在。 比方说印度女人,有“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他们在举行婚礼时新娘的脸上得画上“山水”、“鸟兽”已示美丽和吉祥。
说起来纹身在中国也算是历史悠久了,最早始于原始部落,之后其意义发生过变化。
周朝时纹身算是一种刑罚。这个刑罚的名字叫“黥形黥”黥字怎么写?就是左边一个黑右边一个京字,就是在人脸上刻字,然后再拿墨水给涂上。
既然是刑罚就带着人格侮辱之意了,汉朝的开国功臣叫“黥布”,他年轻时就被前秦朝纹过身,是“司法机构”对他的处罚,所以史书上也管它叫“黥布”。
宽厚仁慈的汉文帝倡导人权,曾经一度废除了这种刑罚。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被恢复了。唐末五代时用墨汁刺字刑罚又被用在了发配边疆的犯人脸上,以防犯人逃跑,跑到天涯海角别人一瞧就知道你是一个逃跑的罪犯。
从此以后宋、元、明、清1000多年里这种刑罚,或者说这种纹身一直存在着。
《水浒传》里武松武都头被发配时脸上被刻上字了,后来孙二娘为了挡住刺字,弄了个头陀带个金箍,给挡一下。
古时候有些人为了表示自个儿某种信念,就把自个儿身体当成画布刺上一些“口号”。
最有名的莫过于我们所熟知的“岳飞”岳鹏举了,岳母在他背后就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也有人说是“尽忠报国”给他纹身的是他娘子的娘,就是我们众所熟知的“岳母”刻的。网上有一段子说其岳母刻字的原因是什么呢?说岳母刻字是因为亲妈下不了手,所以才让丈母娘刺的。
咱们再来说宋朝初年的大将“呼延赞”,他说我是深受国恩跟契丹势不两立,于是就在家里给自己老婆、子女、仆人、身上都刻了5个字:“势新杀契丹”。
岳飞是中兴四将之一,而中兴四将里边还有一个南宋大将叫’张俊”,后来被罚跪在岳飞墓前。
张俊手底下有一支“花腿军”,算是一支特种部队,每个人身上都有纹身,从屁股蛋儿一下到脚跟都纹满了。这算是一种暴力美学吧,争勇好斗之人一瞧,那我也学吧,于是大家伙儿纷纷点赞并效仿。
纹身在宋朝就成了一种时尚了,咱们看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这些好汉里纹身的就有好几个。比方说“史进”是刺着一身龙的,所以绰号叫“九纹龙”。还有兵关索“杨雄”露出“蓝靛斑”一身花绣。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哪斯也刺着“花秀”绰号是花和尚。还有“阮小五”胸前刺着一只”“豹子”。
纹身成了时尚,宋人自然是带着审美眼光来看待这种现象。咱们经常看一些宋朝的话本,两人打架之前“撸胳膊挽袖子”,甚至把上衣一脱先把各自的纹身亮出来,先声夺人嘛,怕不怕?就跟猫打架之前先把后背拱起来一样。打架都打到人体彩绘的份儿上了,满有观赏性的。
南宋永康年间,有一个风尘女子到庙里去拜佛,结果在庙门口遇到一个“军卒”,1.8米以上的大高个儿,茸壮伟硕,两条腿上都有纹身。很有阳刚之气,竟然使这位风尘女子呆呆的看着,眷恋而不能去。那您说这纹身还代表了一种荷尔蒙的味道而且使异性,如此的迷恋那个男人这不跟疯子一样吗?
一时之间连宋朝一些高级官员也以“纹身”为荣耀了, 当时兵部侍郎叫“王虎功”,他刚出生的时候就被家里刺上了“百花鸟雀”。
宋徽宗的丞相“李邦彦”每次宴请宾朋时都给大家展示一下纹身,每回展示的还都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没纹在身体上,就是先在生绢上画成图案,再贴到身上。
这种情况现在也有,您在淘宝搜“纹身贴画”。有些人想要纹身但又怕疼给我弄个贴画,往胳膊上一粘又漂亮还不疼。如果父母长辈责骂的话,洗掉也就是了。
另外,宋朝时期东京大街上普通老百姓,也乐意在光天化日之下赤膊纹身,即便到了南宋还有专门的纹身“社团”。叫“锦体社”锦就是花团锦簇的锦,时尚青年这回总算是找到“组织”了。
很多贵族子弟也纷纷要求加入,后来南宋朝廷下发文件严明纪律,宗室子弟一律不许“雕青”。可是到了近代对于纹身现象又带上了有色眼晴了,为什么呢?看古惑仔里“郑伊健”浑身纹身,街头小浪子古惑仔打架,人们对纹身的人就有黑社会印象了,砍砍杀杀。
而到了现在纹身的朋友越来越多,在大城市有好多的“纹身店”都是两层楼,对于这种现象上岁数的朋友没法接受。但是人家有自个儿的自由,咱就别过多评价了。不过你要是想当兵入伍或其它诸多方面,政审这一关你无论如何是过不去的,所以纹身前你可要想好喽。
宋朝除了纹身以外还有哪种时尚风潮呢?
那就得数“戴花”了,其实我们说大姑娘小媳妇戴花很好理解,看歌剧“白毛女”里边喜儿跟杨白劳有一段对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可以说我们的宋朝戴花是“百花齐放”,男的也带甚至男的专门戴,戴到什么程度呢?让人啼笑皆非。
我们说梁山好汉应该是够粗犷吧,这些人甭管是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甚至满身的刺青纹身这都很好理解。可是如果说他们也“戴花儿”,这就有点儿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翻开《水浒传》这一百单八将里面,简直是“花团锦簇”。小霸王周通、短命二郎阮小五、兵关索杨雄、浪子燕青、他们出场的时脑袋上都戴着花,最搞笑的是谁呢?大名府的那个刽子手叫“蔡庆”的,长得一脸横肉,五大三粗,敞着胸露着一层的胸毛,就跟钢针似的。可是鬓角旁边儿非常温柔的戴着一朵花儿。这些在当时就是一种时尚,换做今天在马路边上碰到这么一位奇葩男,大家伙儿一定认为这人不是有病吧?
可是在大宋朝男人戴花是习以为常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风尚呢?男人戴花跟性情风流无关。跟出身贫富没关系。
这种风气的起源恐怕还跟唐朝有关系,唐朝科举进士中了以后要“簪花游街”就是进士要举办一个大的庆祝活动叫“探花”。先选两名同科的进士选那种长相比较俊美,让他们骑着马游遍曲江附近,和长安各处。名媛就去找各种的名花,这两位美少年就叫“探花郎”
等到排队那天新科进士们佩戴着探花郎采来的各种名花“招摇过市”。宋朝是“以文治国”都希望是鲤鱼跃龙门,平步青云。于是乎美好的愿望就转化为现实行动, 人人都戴花儿,一条街上人挤满后就好似一道流动亮丽的风景线。
不光是普通老百姓戴花,宋徽宗也戴,他还亲自制定了一些《戴花规则》,给随身卫兵每人赐了一件花袄,把“翠叶金花”一支支戴上才能出入大内。同时还规定民间任何人不能佩戴这种金花,于是水浒传里就有了柴进簪花入禁院之说。说的就是宋徽宗到元宵节出游时,值班人员都是各戴翠叶花一朵,相当于是现在的通行证了。
结果小旋风“柴进”骗了一朵花儿就混进了大内皇宫。 男人戴花蔚然成风,朝廷自然也是顾及这种需求。于是每逢重大节庆日,皇帝都会“赐花”给臣僚们。
给他们“赐花”也是分品级和品味的,比方说:皇帝生辰大宴,有使臣在场时用绢帛花,这种花比较明春秋时期用萝卜花、不是萝卜,花佛字上面一个白,下边一个丝巾。皇帝游玩小宴时,用的就是非常灵巧粉漏筋花、赐花的时候按照官员的品阶决定。
可谓是尊卑有序多寡。有一回宋真宗大宴群臣、宫女们拖着花盆就出来了,大家都等着吧。结果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份儿,搞得三品以下的官员灰头土脸老大的不高兴。
花能值多少钱呢?为什么不给呀?诗人杨万里呢曾写过一首诗叫:“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当官的帽子上都带着花呢,有人考证说这首诗有点吃醋了酸溜溜的。那宋朝没有温室大棚吗?
等到冬天的时候那采什么花呀?哎!这个赐花并不一定都是什么芍药啊、牡丹啊、玫瑰啊、蔷薇啊、需求量大了自然会出现“替代品”。
宋朝就出现了人造假花,有一种是用琉璃制成的,就是所谓的玻璃花,但是不少人不愿意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琉璃发音跟“流离”失所是同音。还不如自个儿缝一个呢。
总而言之,戴花是一种时尚,这就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宋朝女子裹小脚有人会说,这是坑害广大劳动妇女,您呀先别着急下这个结论。听我慢慢给您说:
清代“袁枚”有一本著名的叫《子不语里边说》,就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杭州有个叫“鲁提辖”的先生。他德行高超,有一天他做梦的时候梦游到地府了,去那儿以后正好看见城隍庙里边“城隍爷”正在提审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犯了什么罪过呢?
根据传说这位李后主在宫中“行乐”时用白布把爱妃也就是那个“窅娘”的双脚给裹成了新月形状,使小脚前面弯曲向上,好像是金莲台,“摇曳生姿”。
本来是李煜一时兴起,但其结果竟被后世争相的模仿沿袭承袭。
世间女子都做红鞋小脚,有些女子因为缠足之痛而自杀。
玉皇大帝嫌弃这个李唐后主是始作俑者,所以就罚他。最后受饮“毒药”而身亡。根据史书记载,南唐后主李煜的生日是七月初七,死的那天正好也是生日的七月初七,是宋太宗给他下的毒。
钎剂药里含有中药“马钱子”吃下去后人的头部开始抽搐,最后脑袋跟脚佝偻相接,跟大虾米似的。所以这种药被称为“牵机药”,他死的那天也是七夕节,根据这个描述感觉玉皇大帝太恨他了。
其实严格来说女性为了使自己的脚看起来小巧,乐意穿小鞋,打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尖头鞋不是现代爱美人士的专利, 古已有之,而且时间就比较早了。
在以“脚小唯美”这种审美观的指导之下,女性们爱美之心就不顾疼痛了。跟现在很多女性朋友做个美容,弄个锥子脸,或者大量吃减肥药是一个道理。
根据考证,“缠足”确实是“李煜”后唐后宫所创。但是到了宋朝反而成了时尚,大宋女性裹小脚的习俗就传开来了。
现在我们一般认为女子缠足应归罪于男权社会,是对女性的迫害。但是要仔细考证缠小脚的起源,就发现很多女性缠小脚就跟喜欢穿高跟鞋一样。
古代女子缠足最始不是受人强迫的,而是自愿的,到后来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当父母的也觉得这大脚丫子将来嫁不出去呀,孩子还不懂事儿时就给孩子缠小脚了。
当然我们也得说男权社会的男子,他们作为审美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菩萨蛮》是专门吟诵女子缠足的。有了这些名人吹捧缠足可不就成了风潮了,从宫廷到城市再到乡村,宋朝女子缠足的比例高达80%。另外20%怎么回事儿?有的需要下田劳作,有的是“贩夫走卒”像孙二娘那种的,只有他们不缠足。
在二十世纪初,法国有一个医生叫“玛丽格农”,他对中国“缠足”文化做了大量的记录和分析。他所撰写的论文里就说女人当时裹小脚对男子有着非常大的“杀伤力”。
而那个荷兰人叫“高罗佩”,他是一个著名的汉学专家,他对缠足和女性心理的关系讲述的更为直接。他说:“一个男子遇到一个女子,想知道对方感情不能过来,说咱亲个嘴那不行,是会被打死的。怎么办呢?故意把一个筷子或一块手帕掉到地上,弯腰捡东西时偷偷摸对方的脚,如果对方大发雷霆使劲的踹你这不行。如果对方没有生气十有八九就成了”。
为什么不让过去勾肩搭背,或者说我拍你屁股那样儿会引起最严重的麻烦。任何解释都无济于事。
调戏良家妇女打官司去吧,但是你手帕掉在地上了或者筷子掉地上了,我帮你捡的时不小心你要闹起来,我就可以解释清楚了。
看《水浒传》西门庆他所用的不就是这一招嘛。“家夫这就要回来了。娘子不急,吃口菜再走,小人对娘子朝思暮想求娘子……,大官人住手,万不能让外人看见”这是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对话。
接下来再来看宋朝人是如何”“撸猫”的,或者说玩宠物的。《金瓶梅》里潘金莲的房间里儿养了一只白狮子猫,浑身雪白,只是额头那儿有一道黑,名字叫做“雪里送炭”又叫“雪狮子”“这只猫特别聪明。
比方说,去把那个汗巾子给我拿过来,这小猫过去用爪子用嘴就能听懂人话也能把这事儿给办了。西门庆不在他这儿住的时候,潘金莲就把这个小猫放到被窝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但是这个猫它特别的馋,每天只吃生肉,调养的特别胖,有好十几斤重,潘金莲特别喜欢这只猫。这只猫它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家猫,是外来引进的。
您看十二生肖里面为什么没有猫呢?中国最早有猫的记录出现在汉朝,而十二生肖基本在战国末年就已经评定完了,那时候还没有猫呢,所以说潘金莲养的这个猫应该是由西洋进口的“波斯猫”之类的品种。
不但乖巧听话而且还训练有素,但是最后下场不怎么样,被西门庆给摔死了。因为西门庆这天正好心里边儿不自在也生病了,李瓶儿给她穿衣服时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这个猫瞧着这个衣服晃来晃去的特别高兴,冲上去用爪子挠衣服西门庆身上也被抓伤了,西门庆这儿大怒不已。就拽着这猫愤怒地走向潘金莲房间,当着潘金莲的面儿就给摔死了。
给大家说这么一段不是想说西门家的家庭纠纷,而是想告诉大家宋朝人有养宠物的时尚。宋朝人把对于动物感兴趣加以饲养并且加以调教的事儿一律称为叫“虫蚁”。
这里的”虫蚁“指的就是飞禽走兽、昆虫的一个总称。宋朝人笔记里记载了不少的趣闻。
比方说,有一个叫“吕得清”的,家里养了一个绿毛乌龟,每天中午他就用一个小木棍去拨弄水面,这个绿毛龟就从水底下浮上来。主人用小树杈插了几片生肉,“绿毛乌龟”特别高兴吃的倍儿滋润,每天如此吃完了就沉到水底。
此后,只要拿小树枝一和弄水面,它就浮上来知道要吃饭了。后来他们家有一个小孩儿想跟“绿毛乌龟”开个玩笑。于是就拿个小木棍在水上晃悠,绿毛龟看着特别高兴,要开饭啦,冲食堂浮上来,结果这小孩也不喂它。
一天行两天行,过了好几天这个绿毛龟自尊心大受损伤,等到本家主人吕德青再来晃悠木棍儿,这绿毛龟再也不上来了。大概过了一个月活生生把自个猫儿给饿死了。
一般的动物可能10来天饿的就不行了,但是这个乌龟寿命长不吃不喝绝食身亡了,气性就是这么大。
此外,还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秦吉”,他养了一种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鹦鹉”。这种东西会说话,结果这个鸟因为太会说话了,教他什么会什么。有一个西域番邦首领:说你把这个鸟卖给我,我出50万钱,你改善一下生活吧。
听50万钱买它,这个鸟就说:“我是汉朝的鸟儿不愿意到你那儿”,后来这支鸟真得去了西域番邦,但没过多久鸟就死了,你看这鸟多爱国呀!
当时秦朝人圈养的宠物有不少,但都是从异国他乡进口而来的,比方说东京汴梁的商业街“樊楼”一带,街道南边就有不少卖“鹰”的,比方说像著名的“海东青”那种“鹰”那时候就已经有了。
当然,绝大部分宋朝人不愿意去驯养“熬鹰”,太难养了。对他们来说最受欢迎的还是像什么鹦鹉、鸽子等这种比较容易驯服的动物。
宋高宗退休以后就特别喜欢玩鸟,玩的鸟跟普通百姓一样,就是鹦鹉、鸽子。靖康之变以后,宋高宗一路逃亡到了南方,靖康刚刚结束就看见一只大鹦鹉从江北飞来,停在宋高宗的寝宫前大叫“万岁”。
大家一瞧这个鹦鹉脚底下有一个小金牌,上面刻着“宣和”二字。哎呦,人家从东京汴梁不远万里跟随宋高宗到了江南。宋高宗这时回忆起了前尘往事,之前多幸福啊!
现在自己万里逃亡如此的狼狈,万千心绪涌上心头,泪眼朦胧。结果等到宋高宗到了临安,这只鹦鹉却忽然病死了,宋高宗很伤感还特意写了一篇祭文《宋朝人》。
养宠物还有玩蟋蟀的,当时最著名的就是南宋末年那个蟋蟀宰相“贾斯道”。他如果不是官员、不是身居高位,不是说玩物丧志就可能当一个纯粹的“玩主儿”。可能就成为”王世襄“先生那样的人,只可惜他手里有那么大的权利, 肩膀上有那么大的职责,这就叫“玩物丧志”。
读者朋友们,有关宋朝的时尚风潮前半时段就给您分享到这儿了,后半时段咱们换一个角度,带您穿越时空再说大宋朝之故事,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不见不散吧!
(作者:剧柏含国家二级作家 高级书画师 高级政工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