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以来,赞誉如潮。特效之精良,画面之绚丽,令人叹为观止;笑料之密集,梗之巧妙,更是让观众捧腹。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我却感到一丝不安。这不安,并非来自电影本身的技术层面,而是来自它所承载的价值观。
电影中的哪吒,生而为魔,却逆天改命,最终成为拯救苍生的英雄。这故事,看似励志,实则暗含一种危险的逻辑:唯有成为英雄,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观,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何其相似。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在追求成功,追求卓越,仿佛只有站在金字塔顶端,才能获得存在的意义。
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这种价值观本身,是否就是一种枷锁?我们看电影,本是为了放松,为了娱乐,为何非要从中获得什么"深刻"的启示?为何非要被教育,被感化,被升华?这种对"意义"的过度追求,是否已经让我们失去了享受纯粹娱乐的能力?
电影中的特效和梗,确实令人耳目一新。那些炫目的打斗场面,那些巧妙的网络梗,无不显示出创作者的匠心。然而,当这些技术层面的成就,被用来包装一个陈旧的价值观时,我们是否应该保持警惕?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这种对"成功"的崇拜,是否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对多元价值的包容?
鲁迅先生曾说:"救救孩子。"今天,我想说:"救救电影。"让我们回归电影的本质,让它成为纯粹的娱乐,而不是价值观的传声筒。让我们在电影中寻找快乐,而不是被强加某种"深刻"的意义。唯有如此,电影才能真正成为大众的艺术,而不是少数人的说教工具。
特效与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我们要明白,看电影,不是为了接受教育,而是为了享受生活。这种享受,应该是自由的,多元的,而不是被某种单一的价值观所束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