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热搜了!恭喜《哪吒2》打破17项记录,以6.41亿拿下中国影史单日票房冠军!
我真的太开心了!春节档看到这么牛逼哄哄的好电影,老泪纵横啊!
截止今日,《哪吒2》票房破30亿,各平台预测将破60亿,直接冲击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看这架势,加上《哪吒1》的50.35亿,两部电影破百亿是妥妥的。
今日我们不聊这部电影,聊一下电影背后的传奇——导演饺子。
他曾是医学生,因为兴趣,弃医自学动画,曾啃老三年,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忽然间平地起惊雷。
这段“神话”背后,就两个字——死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逐梦动画,破茧成蝶
饺子,原名杨宇,1980年出生在四川泸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医生。
他曾说:“刚开始想当漫画家,但是漫画家养活不了自己,没得选。”
但是父母希望他当个医务人员,一辈子旱涝保收。
他上学时候成绩优异,顺利考入了211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那可是内地医学专业的顶尖学府,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大学的生活却让饺子陷入了迷茫,成为医生并非他内心真正渴望的人生方向。
内心深处,总有一团火在燃烧,梦想的种子在心底悄悄发芽。
大二期间他曾向《科幻世界》的画刊投稿,不料画入选了,恰逢那期停刊,处女作就此夭折。
一次偶然的机会,饺子参观了学校食堂后面的CG动画公司,看着同龄人坐在电脑前专注制作动画的场景,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心中有个声音愈发强烈:
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真正促使饺子下定决心转行的,是大三时同学转行做软件的经历。
他心想:别人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行?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医学专业,一头扎进了三维动画的世界,开始自学MAYA软件。
历史上,放弃医学,从事其他行业的,都不乏狠人呐!孙中山、鲁迅、罗大佑,许嵩……
一旦锁定了你一生想从事的事业,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生活从此便焕然一新了。
当时国内动画行业尚在起步阶段,相关教材稀缺,师资力量匮乏,学习难度极大。
但饺子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对动画的热爱和夜以继日的钻研,他逐渐掌握了这门技术。
毕业后,饺子进入成都一家广告公司负责动画创意,可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让他觉得离自己的梦想仍有差距。
一年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决定专心创作自己的作品。
此时,命运却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积蓄也因治病所剩无几,母亲每月仅有1000元的退休金,除去每月700的按揭还款,只剩300的生活费。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饺子的母亲却选择了全力支持儿子的梦想。
“甚至站在我的角度,我成了父母,我觉得我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就这样,饺子开始了长达三年的 “啃老” 生活。
在那三年里,饺子几乎与世隔绝,每天过着 “客厅、卧室、厕所” 三点一线的生活。
为了节省开支,他很少买新衣服,吃饭以素食为主,出行基本靠步行。
没有网线,他就偶尔去朋友家下载动画素材和制作技巧;
为了节省电费,白天他利用自然光照明,晚上只开一盏小台灯。
但生活的困苦并没有磨灭他的热情,反而让他更加坚定。
经过三年零八个月的艰苦打磨,饺子终于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这部时长仅16分钟的短片,凭借独特的反战主题、精彩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一经推出便在国内外斩获30多个奖项,其中包括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
一位评委称赞道:“这位来自中国的动画片作者非常有才华,我想把他推荐给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从医学生到动画人,饺子用行动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获奖经历并没有让他逆袭成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却给了他一点信心。
饺子说:
“原来自学,自摸索,再加死磕的精神,是真的能够磕出东西来的。”
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死磕《哪吒1》,创造奇迹
虽说他的第一部作品大西瓜一炮走红,但第二部作品却扑街了。
2013年,第二部作品《老板的女人》正式发布,本想再创辉煌,却招致骂声一片。
但饺子没有放弃,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让他一飞冲天的风口。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以近10亿的票房成绩,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标杆。
他敏感觉察到,属于中国动画电影的春天就要来啦!
在和彩条屋的CEO易巧“会晤”半年后,他俩一拍即合,干就干一票大的!
从一开始,他就立志要打造一部打破成见、扭转命运的动画电影,而哪吒这个充满叛逆精神的角色,正是他心中的最佳人选。
然而,《哪吒》的创作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只是剧本,就磨了两年。
还有哪吒的形象设计,就有100多个版本,从可爱萌系到酷炫霸气,各种风格应有尽有。
经过无数次的筛选和调整,最终那个顶着烟熏妆、扎着丸子头、笑起来带着几分邪魅的哪吒形象脱颖而出,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经典。
大家刚看到哪吒,听到他的声音,感觉很奇怪吧,这是饺子刻意要求的结果。
为了配出哪吒独特的“小烟嗓”,配音演员吕艳婷用 “人生最低声线” 配音,甚至在那之后近乎失声了一个月。
《哪吒之魔童降世》制作最终历时3年,剧本修改66次,先配音后作图的工业流程,共有20多个外包团队,1600多位动画制作人员参与,产生1400多个特效镜头。
而直到上映的前一天,饺子还在“鸡蛋缝里挑骨头”,很多跟他混的同事都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他常说:
“天下之事都不新鲜,所有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就慢慢‘死磕’吧。”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终于上映,最终斩获了超过50亿的惊人成绩。
把还是四年前由《大圣归来》创下的,中国动画电影最高记录9.56亿,直接提升了5倍不止!
它不仅打破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成见,也让饺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动画导演。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饺子用五年的时间,死磕出了一部经典之作。
他用坚持和努力证明了,只要心中有梦,并为之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把每一部作品,都当成最后一部去创作:砥砺前行,铸就《哪吒2》
2019年,《哪吒1》的成功让饺子和他的团队一夜成名。
但他没有骄傲自满,一结束路演,他便马不停蹄,开始闭关创作《哪吒2》。
他本以为三年时间就能完成,可没想到,这一投入就是五年多。
怀着“把每一部作品,都当成最后一部去创作”的信念,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影片的制作中。
为了让《哪吒2》在特效上实现质的飞跃,他们不断挑战技术的极限。
电影中的铁锁链镜头堪称一绝,成千上万的妖族被困在海底炼狱,身上缠绕的锁链在交战时甩动,不仅要做到乱中有序,还要展现出摇曳的美感。
这一特效难度极高,此前从未有人尝试过。
特效团队为此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不断地尝试、改进,才最终攻克了这个难题。
饺子坚定地说:“观众们这么期待《哪吒 2》,预期拔得很高。机会是不能糟蹋的,必须倾其所有去实现最好的效果。”
如果说《哪吒1》是动画团队用“小米加步枪”的条件,那么《哪吒2》则是集结了“整个龙族最坚硬的龙鳞”,用一千九百多个特效镜头、一万多个特效元素,交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
在《哪吒1》中,受当时技术所限,大规模的海水制作没能实现。到了《哪吒2》,哪吒不仅能“下海”,还能“开海”“闹海”。
饺子说:“《哪吒2》如果砍镜头,都是因为时长的压力才砍掉的,而不是因为完不成特效。”
“一定要做观众没见过的、非常新颖的、能给大家更多美感刺激的东西,才有价值。”
在电影结尾的 “两军对垒” 画面中,饺子大胆创新,提出了三维立体战斗的概念。
这一想法让分镜师和特效团队都感到十分迷茫,不知从何下手。
但饺子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反复研究,不断尝试。
视效总监刘欣回忆道:“两军交战时角色的数量达到了两亿,每个个体都有自主意识,运动问题非常难解决。我们单个镜头渲染了很多遍,为了‘千军万马’四个字的最终效果,花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
饺子感慨地说:
“我们发现以往所仰望的那些大山,其实也是‘死磕’、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有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我们也有这个潜力可以慢慢‘死磕’。”
最终,《哪吒2》在春节档电影中诚意满满,一骑绝尘,燃爆了这个冬天!
他把每一部作品都当成最后一部去创作,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
正是这种 “死磕” 精神,让他在动画领域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撑起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半壁江山。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这不仅是哪吒的人生信条,更是饺子导演的真实写照。
从啃老青年到动画导演,他用“死磕”二字劈开偏见,让世界看见:
所谓逆天改命,不过是当所有人都放弃时,你多扛了一秒。
凯鲁亚克说:
“我要和生活再死磕几年。要么我就毁灭,要么我就注定铸就辉煌。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正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若你也正在与命运较劲,请记住:
死磕到底的人,终将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