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玄武门之变,《旧唐书·列传第十五》的记载是这样的:“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的记载是玄武门功臣名单基本跟《旧唐书·列传第十五》完全一致,但是《旧唐书·本纪第二》的记载却有所不同:“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熟读唐朝史料的读者诸君,肯定一眼就能看出这两张名单有一张是假的:房玄龄杜如晦手无缚鸡之力,去玄武门拖后腿?玄武门之变发生于武德九年(626年),生于公元557年的屈突通按照古代纪年方式正好七十岁,当时的职务是工部尚书,他去玄武门干啥?张公瑾在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他为什么没出现在《太宗本纪》的功臣名单上?高士廉是李世民的舅丈人,而且不以武功见长(死后谥号文献),他不应该留在秦王府保护家眷吗?玄武门之变时,秦琼是上柱国、翼国公,程咬金是宿国公,还没有受封上柱国,他怎么能排在秦琼前面?
我们细看两唐书,就会发现这两张“玄武门功臣名单”大不相同,既然大不相同,那就必然有一张是真,有一张是假,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至于秦琼和程咬金当时在哪里,倒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探究历史真相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孤证不立”,也就是不能仅听一家之言,李世民的本纪说秦琼和程咬金都参加了玄武门之变,但是我们细看相关史料,就发发现其中大有问题。
首先一点,是如果秦琼和程咬金参加了玄武门之战,李世民那伙人还会打得那么艰苦和危险吗?
据两唐书记载,李渊对儿子们都很包容,除了太子建成,秦王世民和齐王元吉都有自己的“王府兵”,李世民和李元吉除了常规的府官之外,“又各置左右六护军府及左右亲事帐内府。其左一右一护军府护军各一人,副护军各二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铠曹参军事各一人,统军各五人,别将各十人,分掌领亲勋卫及外……天策上将府官员,天策上将一人,掌国之征讨,总判府事。”
要是没有“天策上将”的头衔,秦王府的兵力跟齐王府差不多,太子府和齐王府联手,秦王府显得有点人单势孤,所以玄武门之战秦王李世民差点挂掉:“张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看这段史料,问题就出来了:张公瑾的武功和地位远不及已经受封上柱国翼国公的秦琼和已经受封宿国公的程咬金,为什么张公瑾“大显身手”而秦琼程咬金的表现却没有史料记载?战后原本没有爵位的张公瑾一跃成为正二品郡公,并受封一千户食邑,而原本就已经受封国公,并从李渊那里得到三千户食邑的秦琼程咬金,食邑变成了七百户?
李渊时期国公较少,所以国公们得到的封赏都很多,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火箭提拔了大批“功臣”,食邑不够分,就弄出一个“食实封”,秦琼程咬金的食邑被削减了,所以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程咬金的表现,肯定令李世民很不满意。
从第二个方面分析,我们还能知道秦琼程咬金虽然归李世民管辖,但并不是秦王府的私兵家将,他们属于武德皇帝李渊派给秦王世民的朝廷大将:“(秦琼归唐)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从平刘黑闼,赏物千段。(程咬金)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
秦琼和程咬金的工作调动,那是要通过皇帝李渊的,这说明秦程二人就像鲁智深在小种经略相公军中供职一样,是父亲派给儿子的助手,他们的食邑和俸禄,都是朝廷给的,算是“借调”到秦王府的从一品公爵,跟郡王平级,只比秦王、齐王那样的亲王低半级而已。
跟秦琼程咬金不同,尉迟敬德和张公瑾都是没有任何爵位,也非朝廷册封的亲王家将,他们跟李世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去玄武门就是赌一把:赢了,就是从龙之臣,从此高官厚禄唾手可得,输了,也会因“首恶必办胁从不问”而被赦免,甚至还可能被建成元吉招揽。
秦琼程咬金已经受封国公,是异姓功臣的顶级爵位,想再进一步,就只能改姓了,而“赐姓”还真未必是所有功臣都想要的吗,因为那就会被族谱开除,秦琼程咬金都是家中独子,也没有叔叔大爷,他们该姓李,那就对不起祖宗了。
秦琼程咬金在李渊那里已经得到了高官厚禄,没有必要蹚浑水赌上身家性命,这两位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而且深受李渊厚恩,杀李渊儿子孙子这种事,他们未必肯做。
秦琼和程咬金没必要去玄武门攒功劳,尤其是秦琼,早有凑齐“策勋十二转”而受封上柱国,那已经是隋唐时期的顶级勋位,他又当不了天策上将,所以“再立新功”也得不到什么赏赐,而“赏无可赏”的功臣是很危险的。
秦琼在来护儿手下当副官的时候,来护儿对他的评价是“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邪?”这样一个有志有节的名将,怎么可能参与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皇位争夺战?
除了没必要去、不忍心去,我们还要看到第三个方面:秦琼程咬金跟李世民的关系,并没有小说描述的那么密切。
李渊把秦琼派到李世民军中,李世民是把他往死里使唤:“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秦琼百战余生,也不可能没有半点怨气:“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
秦琼早年有两个最好的兄弟,一个是原东阿县民团首领程咬金(县令的女婿,没卖过私盐和柴筢),另一个就是少年英雄罗士信。
有人说罗士信就是罗成的历史原型,小说中的罗成是被建成元吉害死,而罗士信却可以说是被李世民坑了:刘黑闼打败了李艺(罗艺,赐姓)和李勣(徐世勣,赐姓)联军,李勣被打得“仅以身免”,秦琼亲自出马在列人县击败了刘黑闼并进行休整,刘黑闼逃到洺水城围了王君廓,李世民派罗士信救出王君廓后,眼看着刘黑闼大军围攻只有二百人的罗士信足足八天,最后导致罗士信被手下叛徒绑缚后交给了刘黑闼。
刘黑闼能冒雪猛攻洺水城八天,李世民却以雪大为由不救罗士信,这反常规的做法,史书也给不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罗士信和秦琼一样,都是李渊册封的国公,并不算李世民的下属。
秦琼赶到洺水的时候,罗士信已经被俘遇害,这时候李世民才向刘黑闼发起进攻,小说为了树立李世民的光辉形象,把黑锅扣到了建成元吉头上,事实是李世民拿刘黑闼无可奈何,李渊只好派太子建成出征,太子洗马魏征向建成献上“攻心计”,这才离散了刘黑闼军心,并将刘黑闼擒斩,这也算是为秦琼报了大仇。
秦王世民与太子建成争斗,魏征站在太子一边,李勣李靖明确表示中立,秦琼一言不发,显然也是两不相帮,李世民说秦琼是自己的坚定支持者,显然是别有用心:秦琼在唐军中的威望很高,说秦琼支持自己,会让玄武门之变显得不那么难看。
我们综合史料,从三个方面分析,似乎可以断定有秦琼程咬金的那张“玄武门功臣名单”是假的,秦琼或许可以答应保护秦王家眷,也许可以对建成元吉的余部进行清剿,但是让他到玄武门去杀李渊的两个儿子,事后再去杀李渊的十个孙子,这种事情,秦琼能做得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