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

竺可桢先生是著名作家张天翼的姐夫,字藕舫,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一个商人家庭。15岁时孤身一人来到上海,考入了浙江镇海籍商人叶成忠捐资创办的澄衷学堂,以品学兼优、为人热情正直,被同学推为班长。

竺可桢同时进入澄衷学堂读书的还有来自安徽绩溪的胡嗣穈,也就是后来的胡适。胡比竺可桢小1岁,二人是同班同学,而且都喜爱读书;但由于竺可桢过度用功,身体极度虚弱。胡适于是背后对人打赌说:竺可桢活不过20岁。

竺可桢无意中听到这句话,惊出一身冷汗,从此发誓锻炼身体;除了每天清晨起床做早操,还经常进行远足和爬山等运动。

后来,胡适进入上海的中国公学读书,竺可桢进入上海复旦公学读书。1910年8月,两人都参加了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选拔考试,在录取的在70人中,竺可桢第28名、胡适第55名。两人同船去了美国留学。


竺可桢


竺可桢和陈汲结婚照

1912年,两人再次相遇,当时竺可桢已过22周岁。两人又说起此事,胡适便又把失效延期至60岁。竺可桢问:“我要是活过60岁怎么样?”

胡适说回答:“你要是活到60岁,我在你60岁寿筵上当着所有亲友的面给你磕三个响头。要是比我活得长,你可以在我的尸体屁股上踢上一脚。”

“行。你可得记住今天说的话啊!”竺可桢说。

多年之后,两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一个成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一个成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一个称为浙江大学的校长,一个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校长。在新中国建国前夕,一个拒绝了蒋介石政权的邀请、留了下来,一个追随蒋介石去了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64年,竺可桢基于对农作物物候的多年观测结果、发表了《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一文,具体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

毛主席看到后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竺可桢风趣地回答说:“天有不测风云,不大好管呢!”

毛泽东幽默地对他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


毛主席接见竺可桢

到晚年,他发表的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更是引起世界轰动。

竺可桢是在1974年2月7日去世的,逝世3个月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从小身体就差,现已活到了83岁,何复所求?”

反观胡适,当初打赌他活不到60岁,自己反而在十几年前的1962年就去世了。只是去世时一位在大陆、一位在台湾,以竺可桢60大寿时,胡适没有机会给他磕那三个响头;胡适去世时,竺可桢也没有机会在他的屁股上踢上一脚。

竺可桢在日记中感叹:当年胡适这个“聪明人”曾预言他的早夭,终成一句妄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