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丝雨

严格守护“最美国土”,坚持全民共建共享,国家公园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幸福家园,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自然遗产

在雨林深处观赏高大“板根”、巨型“绞杀树”,在黎族小院体验特色风土人情……去年年底,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正式通车,不仅将园区内的生态景观、人文景观“串珠成链”,也方便了居民出行、带动了乡村振兴。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3年多来,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明显、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生态功能持续向好。如何统筹保护和发展,让生态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公众,是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课题。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首要任务。发展要以保护为前提,通过高水平保护,国家公园良好的生态系统能产生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还具备重要的碳汇、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国家公园并非无人区、隔离区,全民共建共享、共同保护,全社会共同参与,是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员制度,让牧民吃上“生态饭”;武夷山国家公园不断壮大茶、旅、竹等绿色产业,健全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积极探索保护优先、合理转型的机制模式,国家公园周边的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国家公园范围内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为公众提供了亲近自然、欣赏自然、了解自然的空间。我国国家公园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严格管理,在一般控制区适宜的区域,可以合理规划科普教育、游憩、生态体验等活动。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吉林片区,游客可以跟随巡护员进入茫茫林海,收集红外相机资料、辨识野生动物足迹;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广元唐家河园区内,人们有很大概率同野生动物“擦肩而过”“对望凝视”……首批5个国家公园在生态游憩、环境教育和自然体验等方面取得了进展、积累了经验。国家公园保护的价值和理念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凝聚起推动国家公园建设的各方力量,助力实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目标。

根据《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严格守护“最美国土”,坚持全民共建共享,国家公园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幸福家园,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自然遗产,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4日 07 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