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原标题:这群年轻人站在瓦里关山巅给地球测“体温”

总台记者 熊传刚 杜震 陈晨 马志原 高山

位于青海省海南州的瓦里关山,平均海拔超过3800米,地势孤立、四周开阔,方圆30公里之内人烟稀少。在瓦里关山顶,有一座高海拔全球大气本底站,它是亚欧大陆腹地唯一的全球大气本底站。为了记录大气变化,有一群年轻人常年坚守在这里,他们称自己是给“地球测体温”的人。《新春走基层》,一起去认识他们。

从离瓦里关最近的城镇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城出发,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瓦里关山的脚下。车往山上走,要经过7公里的石子山路,绕行51个急弯,才能到达山顶上的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近期的大雪,道路结冰,让上山的路更加艰险。


我们到达海拔3800多米的山顶后,出现了明显的高原反应,有些缺氧。而此刻,监测员罗文昭和贾莹珠正在更高的地方作业。


为了减少风阻,观测塔必须建得又细又高,大风一吹,塔就来回摇摆。罗文昭爬几米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观测塔上有不少的监测设备,能实时观测、回传温室气体、气压、风向、湿度等数据。把塔上所有的设备都查看了一遍,罗文昭赶紧下来,回屋查看系统。

原来,站里的观测塔发生了雷击事故,监测系统一直在报错。由于这里海拔高,气候多变,大气层结构不稳定,再加上有不少监测塔,即使在冬天也会打雷闪电。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监测员 贾莹珠:现在这边数据显示是它的风向、温度是有问题的,我们现在需要一个一个在那儿排查,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里,检修那个东西里边的线都很细,所以就没办法戴手套,本来就冷,僵住的话,线就很容易被扯断。

这个类似电箱的设备里,有大大小小数百根数据线,摸排一遍得好几个小时,今晚,罗文昭和贾莹珠检查了三个多小时,结果如何呢?

终于,系统恢复了正常,两人松了口气。


大气本底站是世界气象组织经过严格的环境调研后,布设在全球范围内的监测点,分为全球大气本底站和区域大气本底站,目前,全球大气本底站有34个,而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是亚欧大陆腹地唯一的一处,建站已经30年了。在这里,监测员们需要观测、记录温室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等几十个大气要素,这些数据不像天气预报与公众天天见,但对预警、研究未来大气成分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天早上7点,天还没有完全亮,罗文昭和贾莹珠提着20多公斤的采样设备开始追风,他们要先测定风向,然后前往上风口,找到合适的采样点,采集空气样本。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监测员 罗文昭:这是一个防爆的护目镜,因为我们的采样瓶是一个特制玻璃瓶,它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容易有爆炸的风险。

尽管本底站方圆30公里内人烟稀少,但却有不少野生动物,它们的活动不仅会影响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一旦闯入站里还可能影响设备运行。因此,监测员的另一项工作是巡山。


很快,我们就发现了一只藏狐,它正在雪地里休息。

检查结束后,贾莹珠会把破损的围栏都记录下来,统一找工人来修理。

监测站共有7人,两人一组,平时一般7天一轮换。这个春节,值班的是站长王宁章,由于天气预报瓦里关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雪,他提前带上物资,上山换班。


为了最大限度保持空气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站里规定不能有明火,因此值班时间吃得最多的就是泡面,王宁章带来了饺子皮、肉馅,打算用电磁炉给大家煮饺子,站里终于多了点年味儿。

孤单的瓦里关屹立在风雪之中,几十年来,他们利用监测的数据绘制了“瓦里关曲线”,给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大气本底监测站站长 王宁章:瓦里关站拥有我国国内最长时间连续的温室气体监测数据,像我们监测的二氧化碳数据跟国外的其他本底站的数据,它有一个非常好的一致性,所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也是非常一致的,证明了我们这个地球家庭里面应对气候变化,大家都得一起去做工作了。

王宁章的小儿子刚出生一个月,因为要上山值班,他只能匆匆陪了几天。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大气本底监测站站长 王宁章:一年有很多节日都在山上,已经有点儿习惯了,刚才在巡视探测环境的时候,突然间有点想家人了,然后就情不自禁把他们画出来了。雪地画最前面的最大的那个是我媳妇,因为家里面她最大,爱心是送给媳妇和两个孩子的,希望他们开开心心过春节,地球代表我们的整个大家庭,为了地球大家庭的美好,小家庭也需要努力。

为地球测量体温,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炫酷。年轻人们在海拔超过3800米的瓦里关之巅,用冻僵的双手连接着地球的“生命线”。他们在雪地上画下家人的轮廓,将思念融进监测地球体温的日常。

他们用寂寞与坚韧,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每一份平凡的坚守,都在为地球大家庭的明天校准温度。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